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88句关于老子的经典名言(有关老子的名言)

关于老子的名言警句

1、关于老子的句子有哪些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说好听的话,是可以得到人的好感,但是只有把事情做得漂亮,才能真正得到一人的真心认同。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

(5)、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

(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烦躁的你向它诉说,快乐的你和它分享。日记是我的忠实伙伴。

(9)、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6)、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7)、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1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0)、书是生命之源,可让你少一些粗俗,多一些高雅。

2、关于老子的经典名言

(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3)、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很小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细微的部分开端。所以我们说细节是魔鬼,甚至能写出一本畅销书。做大事,也需要注重细节!

(4)、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7)、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2)、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1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4)、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15)、圣人一切作为,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当然,一切顺其自然规律。做完事,如雁过长空,心无芥蒂,不落丝毫痕迹,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

(1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7)、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8)、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1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有关老子的名言

(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5)、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 《道德经》

(10)、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1)、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变化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来的。

(1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1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15)、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9)、老子的《道德经》里最经典的十句话,流传了2500多年,值得收藏

(20)、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关于老子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则是纯任自己而然、自然而然。既“道”是物质性的、最先存在的实体,这个存在是耳不闻目不见,是寂静又空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永远的存在,无所不至地运行而永不停止。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语文知识天地-----------

(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 《道德经》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 《道德经》

(11)、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5)、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16)、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0)、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最难能可贵的。

5、关于老子的名人名言

(1)、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起一废,故圣人损欲以从性。

(2)、不知道还有哪些你认为很有哲理的句子呢?不妨也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3)、注: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做学问学知识,是越学越多,反而障碍和束缚也越来越多,佛家叫“所知障”,学到的是知识,障碍的却是你的智慧;修行大道则相反,是越修欲望和毛病就越少。修道最后,什么欲望和毛病都没有,智慧也就自然生起,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了。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