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65句遁世之人是什么意思(遁入佛道)

佛家遁世

1、遁世救世是什么意思

(1)、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是基于生理快感的,因此具有较浓重的生命意识、现实主义精神和功利色彩,是喜乐的;日本人的审美心理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泛神宗教式的崇拜,多少带有一点悲观色彩,这是二者最为典型的区别,中日审美心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区别,倒是非常值得研讨的一个话题。

(2)、儒家主敬、道家主静、佛家主净。从处世态度的角度看:儒家是入世、道家是超世、佛家是遁世。从其对社会的态度看:儒家是拯救,道家是俯视、佛家是悲悯。……有的人对儒、道、佛三家精神有个简单的概括:儒家是“拿得起”,道家是“看得开”,佛家是“放得下”。虽然太简单,但也大致说出了三家的主旨。

(3)、总之,金庸老先生曾经给我们构筑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精神世界,一个成人的秘密花园;曾经带给我们青春的欢笑和快乐,靖哥哥和蓉儿,大师兄和小师妹,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和美好的回忆。

(4)、我对基督教也有一些认知,缘起于生活上海的大妈皈依基督教,每周末她都要去教堂念经,虽然她没有什么文化,认识很少的字。后来,工作后,也在老家去基督教堂感受过,唱诗班和恳谈会。

(5)、(违世绝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6)、大家应该注意,艺术史应该有两部,我们学习的时候应该抓住精华。我刚才讲,你只是重复,学习东方、西方的艺术,你学一辈子也学不完,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谁能停留在传统、停留在过去,要很快的通过、很广泛的去看,看完后赶快往外跳。我发现很多画家非常崇拜某位画家,而那个画家就像魔爪紧紧抓着你,永远跳不出他的手掌心。美术史就像无情的淘太史。有史以来,大家想一想,有多少画家?真正能留名的很少。还有一部艺术史是我们脑海中的巨匠、大艺术家,这些就是肩膀,不多。中国的八大山人,神来之笔,无迹可寻;董其昌说笔墨本身的价值,强调自然平淡;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法无定向、气概成章”。西方也有几个人: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德拉克洛瓦、塞尚、梵·高、莫奈、毕加索等。当然中国的汉代石雕、三星堆、永乐宫、敦煌石窟也都是这部真正艺术史的重要组成。

(7)、公元前490-480年间,佛陀圆寂,此后大约五百年,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又过了五百年,大约在公元六世纪的时候,经过中国文化影响、改造的佛教和儒学等中国文化经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传入日本,对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8)、云南重彩画要往艺术上走,不要往装饰上走,否则会庸俗化。云南画派是美国人提出来的。80年代,在云南不仅是风光美,美术圈子也非常团结。相对来讲比较开放,比较接近国际,比较研究现代。后来我觉得粗制滥造的太多了,我们要严肃对待云南画派,对待云南重彩画。举个例子,克里姆特,他有装饰手法,指他的风格的一种表现形态,关于艺术的要求他都做到了,他的艺术有内涵、有深度、有自己的感情、有主题。要研究灰色调,不是艳丽的就是好的,在人物造型,在所表现的内容上都要下功夫。个人面貌非常重要,你选择一种风格以后,应该是去深入的挖掘。

(9)、一天,惠能担柴到街上卖,偶然之间听到有人念诵金刚经而悟道,之后,惠能回家拜别老母,前往湖北黄梅县向弘忍大师求道,弘忍大师知道他已悟道,估计考考他,说是你岭南獦獠,怎么能成佛呢?(獦獠,唐朝时人对岭南少数民族的鄙视称呼)

(10)、但总的来说无论在造园风格还是美学意象方面,中国寺庙园林仍然没有脱离上述两大园林派别的基本范式,还不足以形成独立的体系。与中国的情况相对比,就更加彰显了日本禅宗庭园的东方园林体系当中独特的意义。

(11)、现代社会,科技越发达、越先进,物质丰富、过剩,人类的痛苦、烦恼、困惑没有任何减轻,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说明了物质文明层面解决不了精神层面的问题,两者发展的程度非常不协调,是有很大深层次问题的。

(12)、另外,魏晋南北朝的中国正处于两汉经学崩溃,儒学影响力式微的时代。由于兵戈四起的乱世,人民生活朝不保夕,传统的价值伦理观念遭到全面颠覆。道家超然于世、狂放不羁、追求隐逸和个人精神世界自由的观念和佛教消极厌世、向往彼岸净土的思想一时都很有市场。

(13)、对西方世界最震撼的中国文化是民族民间艺术。你是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文化会启发你,在云南,云南的民族文化对你的创作会有影响,当然你要找到你内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与你生存的环境、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所读的书,所有东西构成一个总和。

(14)、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15)、宋朝时,儒生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便可看出。而道以自然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推之,更加贴近于人的生活。

(16)、我们的美术要表达什么?画什么?要搞清楚。这次威尼斯双年展,我看到标题很高兴,标题是艺术永生,体现了用人文主义的眼光看待世界。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为了物欲,为了经济发展,环境被破坏得一塌糊涂,如果再不挽救就完蛋了。所以我们要表现什么,站在什么角度很重要。要站在世界的高度,站在国际的高度来衡量,但也不用担心会脱离民族的文化,你们的根在中国,还是民族的。应该了解全世界的动态,了解现代整个科技的发展,然后跟上这个潮流。先把主题搞清楚,这种主题应该是带有全球性的题材,应该是全人类共同专注的事物,要找这样的题材去画画。

(17)、濑古确认为“诚”具有“现实性”、“素朴性”、“明朗性”和“伦理性”的特点——格调刚健、感情率真、乐观开朗、扬善弃恶。

(18)、“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尽心上》)意为,儒家之君子或圣贤,其为道德之化身、心性之化身,他们的思想言行所被之处,身形举止所至之处,一切人与物,无不感应而转化。虽千万里之外,或千百年之后,随感赴应,无远弗届。佛家称此心性之自然、自律、自明、自足、自生等之力,为佛力,为法力,为般若力,为三昧力,为大悲力,此力最为不可思议,神鬼莫测。佛家又称此力为“加持力”,加持力通俗地讲,就是影响力、感化力。在此加持力之影响下,一切不正之事物,悉皆归正;一切贪嗔痴,在此加持力感化下,悉皆转化为戒定慧。

(19)、到1945年时,二战后欧洲很贫穷,美国富裕,开始了援欧计划。美国在援欧计划里拿出5%资金资助艺术,把美国艺术推向欧洲。除了美国政府,还有一百多个基金会出钱,比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都参与进来,把美国艺术包装出去。用3M作为守则:市场(Market)、博物馆(Museum)、媒体(Media)。通过欧洲的市场,广泛的建立博物馆,通过媒体将美国艺术推向高潮,如洪水猛兽一般席卷了整个欧洲。同时成立了一个世界个人主义大会,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组织的共产国际针锋相对,开始了文化冷战。美国强调个性解放,苏联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

(20)、作为企业创始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应该花在每个员工的身上,尤其是中层干部,特别是那个招聘进来的关键入口上。

2、遁世之人是什么意思

(1)、总之佛家哲学继承、发展了吠陀和奥义书关于幻的理论,认为经验世界是一个虚妄的幻象,不是真实的存在,是无常的。

(2)、文稿经授权由王玉辉根据本人讲话录音记录(录音记录:李超)整理,文中小标题系整理者所加。文稿未经本人审阅。

(3)、印度佛教东传之后,从公元3世纪起,中国的石窟便模仿印度石窟的制式开凿。

(4)、所谓“诚”就是认为身边的自然万物有着真实的感性美,因此要带着真情、诚意、诚实的心态去欣赏之。表现在艺术上,就是要有一种无装饰,不做作的抒情表现,体现一种自然和自由的格调。

(5)、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6)、(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7)、(鸷鸟不群):鸷鸟:猛禽。鸷鸟不合群。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

(8)、再后来,惠能走到广东韶关曹溪地带,遇到了一伙强盗,东躲西藏下,被一队猎人所救,之后,惠能就待在猎人队里生活。

(9)、无论皇家园,还是文人园,其核心的指导思想都是儒、道二家。皇家园林偏重礼制和帝王心术,所以重儒家一些;文人园偏重隐逸陶然,所以偏重道家一些;虽然三教合一以后,禅宗等佛教思想也对中国造园理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仍然居于儒、道二家之下。

(10)、(齐世庸人):齐世:同于世俗的;庸人:平庸的人,也指见识短浅的人。比喻与世俗同俯仰或见识短浅的人。

(11)、西田正好在《日本的美——其本质和展开》中说:

(12)、佛教的传入和流布从根本上动摇了‘诚’的美学观,实实在在地给它以致命的冲击。特别是强调万物流转和必灭的佛教无常观,视现实世界为应予厌离的苦界,这种净土秽土观的广泛普及,使古代日本民族开始深入思索,认识现实。自古以来支起‘诚’的美的意识的,朴素的‘常世’观念被无情的粉碎,代之以痛感现实的空幻和污浊,以至于对‘诚’之美报以极度的怀疑和失望。

(13)、敌弃炮仓皇遁。——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4)、让心归于零,一切重新开始,是一种精神境界的重生。丢掉过往生命中的所谓成就、金钱、物质、名誉、地位等等的包袱,从零开始,轻装上阵,创造新的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与人工智能一较高下,现代科学,古文化和艺术是人类想象力的源泉,从宏大久远的人类史中,艺术始终以意想不到的创新方式拓展着人类的发展,哲学与艺术一直是走在前面的先行者,人是思想躯体和灵魂的结合,人之所以立于天地间,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站在想象力、感受力、思想的岩石上。知识带来力量,理想带来希望,信念坚定意志,这三根支柱可以让人类立于不败之地。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15)、当时神秀的门人弟子和其他同门,正在四处追寻惠能的踪迹,如果惠能一到了广东就开始说法,估计早就被他们害了,而且是有先例的,当初四祖道信圆寂前,弟子们就开始争抢法统衣钵。因此,惠能只能先躲起来,躲过了风头再说。

(16)、我最近看了一个视频,讲纬度,站在什么纬度和高度,是很重要的。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维,是立体世界。一维是一条线,二维是个面,三维是个体积,现代的科学在研究四维。四维时维度发生变化,走向另一个纬度。现在的摄影、电影也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空间感在破,四维影像已经出现。

(17)、‍躺平主义的灵性根源,不仅仅是犬儒主义,很多灵修传统,都有着物质感官享受方面的躺平倾向,比如道家的“虚其心,实其腹”,佛家的放下贪嗔痴,儒家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一介绍起来太麻烦了,有兴趣的自己查查,呵呵。

(18)、同时技术进步也会消减躺平主义的社会破坏力。

(19)、忠厚传家家业久;诗书继世世代香。老田吴家恪遵祖训,注重教育诗书传家,身教示范忠孝事亲,修身律己礼让为美,高义济众行善积德,建立了云溪书舍(又名大夫书堂、八官堂)、池阳书舍、云波书院和天籁轩等学堂,供老田学子求学上进、明德修身、光大门第。“置义田、立义仓、开义学”,贫困学子公祠资助,造就了家族世世代代人才辈出大好局面,越两千年而声誉隆。老田吴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尊儒重教崇尚理学,耕读传家忠孝立世,外出做官谋生都乐归故里颐养天年,并物化了祠堂、牌坊、书院、民居、古井、水街、古桥、古墓、园林等徽派建筑,仰仗天然山城菩萨保佑,大多文物古迹得以幸存,但自然毁损流失严重,可叹老田古村落只留下十来处历史遗迹:九华行祠、吴氏大宗祠、仁里门坊、新城旧第、玉带水街、云溪书舍、吴文梓照壁、池阳书舍、一甲朝门、东岩天籁轩等,盼望留住“乡愁”供后人瞻仰祭拜观光。

(20)、虽然说日本从地理上而言长期处在一种相对隔绝与独立的环境中,直到近代以前,日本列岛鲜有外敌入侵的威胁,也没有被外来势力占领过,因此可以在一个相对较为单一的环境下发展,有其独立发展的一面。

3、遁入佛道

(1)、1955年,金庸应报社之约,开始再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第一部武侠小说是《书剑恩仇录》,到70年代初写完《鹿鼎记》而封笔,一共写了15部武侠小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们分别是《飞狐外传》(1960年)、《雪山飞狐》(1959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鹿鼎记》(1970年)、《笑傲江湖》(1967年)、《书剑恩仇录》(1955年)、《神雕侠侣》(1959年)、《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碧血剑》(1956年)《鸳鸯刀》(1961年)、《越女剑》(短篇小说)(1970年)。

(2)、当人们用诗画庭园等方式将这些易逝的美“永恒”的保留下来的时候,这种“永恒”反倒更添对尘世眷恋的哀愁,要想摆脱这种轮回之苦,惟有进入那种枯与寂的境界,那种摆脱一切人世间欲念羁绊的境界——佗。

(3)、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4)、(鸷鸟不双):鸷鸟:凶猛的鸟。凶猛的鸟不成双。比喻正直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车尘马足):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6)、新的科技基因生物工程、人工智能,一日千里,迅猛发展。而今天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画家的震动,比起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摄影的出现、电影艺术的突飞猛进对现代画家的震动要强烈百倍、千倍,只是我们许多人浑然不觉。今天,量子卫星拍下的整座城市,每一个人放大就如近在眼前,就连车牌号都看得清清楚楚,720度高空摄影,出现了如中国画长卷的形式。电影特技在电脑的参与下,人类以前绘画中几乎所有的技巧、形式、美感,都以动态出现在巨大的屏幕上,从具象到抽象、从场面到特写、各种对比手法、人类视觉所能辨别、感受的种种因素都已通过镜头展现在荧幕上,加上文学、音乐、舞蹈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不仅是视觉,而是对人眼、耳、鼻、舌、身,整个感官的震撼。神秘、宁静、庄严、恐怖、悲哀、欢乐、孤寂、死亡、冲动、无奈等等等等,人类所有的感受都强有力的出现在荧幕上。我曾经一度失去画画的信心与信念,思来想去我终于有所醒悟,美术不会消亡。电影镜头不就是动着的画面吗?许多画面的组合拍摄,原创者还是画家。认真思考一下,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有些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还是来自一些世界绘画大师的技法。法国印象派电影,采用了的前期印象派的色调与色彩对比,美国科幻大片你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的身影。简单讲,电影已经充分利用了前人美术家的成就。当代电影还没有出现运用当代的美术的作品,还有待当代艺术家去创造。电影美术、电影美学已是美术的一部分,而美术不会也不应该被取代,但我们也应该了解其它姐妹艺术的发展,去思考与挖掘世界艺术的新领域,加强美术的视觉冲击力,以适应当代人视觉感受的需求。在宏大久远的人类史中,艺术始终以意想不到的创新方式拓展着人类的发展,哲学与艺术一直是走在前面的先行者,人是思想躯体和灵魂的结合,人之所以立于天地间,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站在想象力、感受力、思想的岩石上。知识带来力量,理想带来希望,信念坚定意志,这三根支柱可以让人类立于不败之地。

(7)、惠明和尚原是个将军出身,体力好,脚程快,在大庾岭快人一步追上了惠能,惠能见跑不过他,当即把衣钵丢在石头上,自己跑到旁边的草丛里躲起来看着,惠明看到衣钵,就想拿走,谁知,衣钵竟然像长在石头上一样,纹丝不动,无论他使出多大的力气都拽不动衣钵,急得连忙大喊:“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8)、老田吴家,根正源清,族兴三让,世崇三治,总号“三治堂”,过去常讲“治心治家治业”、“治家治世治国”、“儒家入世治世,佛家出世治心,道家遁世治身”,现在讲“自治为本,德治为基,法治为要”。老田吴文化与地藏佛文化交相辉映,千百年来本地一直信奉“九华老爷照远不照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要急功近利要立足长远发展,有佛光普照仍要自力更生,多多积德行善弘法利生,舍得吃苦必有后福,家和万事兴,和为贵,和其正,和气生财,重视安全卫生,调理身心健康,功名利禄全放下,没有过不去的坎,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山路十八弯,很多时候不是路走到了尽头而是该转弯啦。

(9)、艺术就是这样,会有局限性,把局限性发挥至极,也能画出来你的特色。我们要把局限性变为优点。

(10)、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

(11)、而且就是这个“诚”在当时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在江户时代之前也没有完善表达,更没有形成系统的审美体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在东亚大陆文明传入日本列岛的时候,日本民族尚没有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审美哲学体系,也没有比较完备的审美理论。

(12)、(遁逸无闷):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13)、第一次读金庸的作品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楼主正在上中学,到广州出差的爸爸给楼主带回一套《射雕英雄传》,上下两册,淡黄色的封面,比普通的书籍要大一些,16开的纸张,坐在河堤边的柳树下,楼主花了一个下午把书浏览了一篇,从此进入了一个新奇的武侠世界,不能自拔。

(14)、吠陀智者们发明的幻论揭示了万物无常的规律,并在后来为吠陀后的奥义书哲学家所继承。佛家将幻论进一步加以发展,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

(15)、 在儒、释、道三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之中,佛教以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慈悲济世的宗教情怀为中国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提供了信仰支撑和心灵关怀,使中国文化的特征更加突显,更加深入人心。

(16)、二战后欧洲很贫穷,美国富裕,美国制定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开始了援欧计划。美国在援欧计划里拿出5%资金资助艺术,把美国艺术推向欧洲。除了美国政府,还有一百多个基金会出钱,比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都参与进来,把美国艺术包装出去。用3M作为守则:市场(Market)、博物馆(Museum)、媒体(Media)。通过欧洲的市场,广泛的建立博物馆,通过媒体将美国艺术推向高潮,如洪水猛兽一般席卷了整个欧洲。同时成立了一个世界个人主义大会,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组织的共产国际针锋相对,

(17)、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中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63%,9亿;大学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16%,2亿。2020年毕业大学生达到新高909万人。具体年新增就业岗位等就业供求关系分析,我不是专家,也懒得找数据,但是总体上劳动力的总供给和劳动力素质都是非常充沛的,没有供不应求应该是不错的。

(18)、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幻论的概念有个大致的了解。佛教这些对万物无常的认识是悲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为这种无常实质上是一种不断轮回的循环过程。

(19)、相较而言,以儒、道美学为主体的中国园林中的假山也广泛采用了写意手法,以山石的瘦、透、漏、皱来表现峰岭的奇秀险峻,但与枯山水相比,就要“不纯净”的多。如果说枯山水是“极少主义”的,那么中国园林的假山就是“立体主义”的,这正表现了二者美学内涵的不同。

(20)、欺〖deceive〗。如:遁饰(欺蒙掩饰)

4、佛教遁世观念在汉文化中相当普遍原因很多

(1)、(贞不绝俗):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

(2)、中国画一定要取乎其上,要有理想。人的生命是这样、人类历史长河也是这样,都是由昨天、今天和明天排列组合而成,这三个当中,只有今天是个实体,不要做今天的匆匆过客,主宰今天,在今天播种的人,明天才有收获,要无休止的耕耘下去,要相信中国老百姓的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尼克松回忆录说“我们每个人必须把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努力使每一天活得有价值。昨天是今天的昨天,明天是今天的明天,所以一天就是三天。”我们要理解他这种把实体的今天当三天过的生命哲学。

(3)、(与时浮沉):浮沉:在水中忽上忽下的漂游。指随当时的世俗或进或退。

(4)、西方世界简单的讲,从希腊文化、文艺复兴到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三个高潮。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艺术家: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古典主义的伦勃朗、委拉斯贵兹,浪漫主义的藉里柯、德拉克罗瓦,现实主义的米勒、库尔贝,这一段西方艺术基本是写实的。当时的画家很大的一个功能是记录当时的音容笑貌,留下当时人物的形象,这是其他艺术不能取代的。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照相机,对艺术是很大的震撼,似乎艺术家的功能从某些意义上要被代替,整个美术界陷入了一种恐慌。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两种现象,有些艺术家直接搞电影、摄影,还有一些在找出路,想画出一种让摄影、电影不能代替的新的绘画。

(5)、我们要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作一个全面的继承,所有与艺术有关的门类都应该进入美术史,这都是巨人肩膀的东西。顾恺之:画乃吾自画;神似;中国绘画刚开始走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讲求神似,和西方走的科学化的道路是两回事,它不符合艺术的科学。长卷:相比摄像,中国的长卷“天马行空”,是一种更自由的创作状态。所以好的东西我们要去继承。董其昌提出的美学,走现在现代美术运动的前面,他把中国画的笔墨从表现自然的环境,表现了独立的笔墨本身的美学。八大的画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一气呵成、无迹可寻,法无定向。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的艺术修养才能达到一个水平。个人的风格,绝不是从法别人风格的衍变。要无限忠实自己内心的声音,人的大脑里埋藏着一个空间,有宝藏你要把它挖掘出来。留下的都是什么人呢:画派的原创者;在画派中登峰造极的创造者。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