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124句农业生产谚语大全100条(农业生产谚语和俗语是什么)

农业生产谚语和俗语

1、农业生产谚语和俗语的区别

(1)、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2)、解释: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大寒、小寒节气的时候,天气如果比较寒冷,那就表示在来年开春之后,天气升温比较早。虽然用现代的科学解释不清楚,但这也是农谚的厉害之处,其都是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

(3)、解释:在大寒节气当天,如果是刮南风,换句话说就是大寒节气当天比较的暖和,那么在正月份的时候就很寒冷,就连农村所养的土狗都因为天气寒冷而不愿意出门。农村的老人都说,在过年的时候冷不冷,只需看大寒节气当天暖不暖就知道了。

(4)、夏至棉田锄三遍。胜过多施三次肥。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

(5)、要想地不冲,多挖鱼鳞坑;坑成满天星,防旱又防冲。保土、保水、保丰收。

(6)、“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意思为: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7)、 正如每一条金镂是宝贵的,每一刻时间也是宝贵的。

(8)、三伏不热,五谷不结。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9)、大概意思是指如果立春节气发生在“五九尾”,预示着年景不好,收成不好,老百姓吃不饱肚子,这时要饭的叫花子即便走街串巷跑断了腿,也要不到饭吃。

(10)、现将以上两书中的气象与农耕谚语(俗语)有选择性地归纳如下:

(11)、“晚霞行千里,早霞不出门”意思为:就是说有晚霞的话,以后几天都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早霞出现的话天气就会变坏。

(12)、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13)、初雷响声偏西南,秋季雨多雨连天。立秋前后降雨点,白露期间地不干。

(14)、红薯结哩成大堆。夜里下雨白天晴, 粮食收的没处盛。 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 草膘料力水精神,喂牲口的记在心。

(15)、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16)、嘴哈气,麦下地。肥料与农业肥料建设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17)、白露三朝露,好稻满大路。早稻白露起收,晚稻留一步收。

(18)、一分功夫一分粮,十分功夫十分收。 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精耕细做,日子好过。 庄稼一日不收,管理一日不休。

(19)、年年防灾,时时防虫,轮作轮种,防病防虫。

(20)、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2、农业生产谚语大全100条

(1)、粪是土里虎,能增一石五。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

(2)、火腿肠的皮,松得老。尖脑壳打倒精跪儿,栽得深。告花儿,检块铁一天练到黑。

(3)、麦苗浇水,白馍到嘴。 油菜浇花,黄豆浇荚。 战场要有新武器,种地要有好农具。 农机用时要保养,农闲不用要保护。

(4)、“清明”“谷雨”紧相连, 簕竹开花,收起犁耙。 耙田插秧莫迟延。 过了“惊蛰”节,春耕无停歇。

(5)、   与人事相关的谚语:天旱播种宜深,逢春播种宜浅;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地尽其力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锄地胜抵三分雨,松土好比下次肥。间小留大,间密留稀,间弱留强,间多补空。久雨积水早排出,旱天之时早开源。地整平,出苗齐,地整方,装满仓。犁地要深,耙地要平;光犁不耙,枉费力下。

(6)、榆钱唰唰响,种子耩高粱。榆钱黄,种谷忙;杨絮落,种山经。

(7)、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8)、对于农民而言,播种时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句谚语大概是说,立春日若在上年十二月内就称之为早春,那么播种也应该推迟。在今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9)、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10)、急雷雨易停,闷雷天难开。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11)、如老人经常念叨的“七九河开,八九燕来”,这里的“七九”、“八九”就是九个“九”中的倒数第第三个“数九”,由此可推算,寒冬将去,春天将要到来。

(12)、犁地要见死土,耙地要见扑土,耩地要见湿土。

(13)、这一种种的都是高粱,已经长得高过人头了,绿油油的像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那一片片火红的高粱穗子缀满了圆饱饱珍珠一样的果实,在微风中向着勤劳的人们点头微笑。一阵风吹来,高粱东摇西摆,像刚学步的孩子一样,互相碰撞的高梁叶子发出一片“沙沙”声。微风吹拂,麦苗轻轻晃动,好像要抖精神,使出全身的力气往上蹿!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粒粒都胀鼓鼓的,像要爆裂开来。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谷子被饱满坚实的大穗儿压弯了腰,随着微风,一起一伏地荡漾着。满山坡长出了黄灿灿的谷子,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荡,在灿烂的阳光下泛着金光。那颜色紫红的蚕豆花,像害羞似的,深深地隐藏在浓绿的叶片下。绿莹莹的豌豆像翡翠一样,豆叶上的露水,好像无数银珠似的晃眼睛。芸豆长得又大又厚,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地挂在秧架上,好像等着人们来采摘。路旁那片豆子,也都是棵棵秆壮叶旺,粒粒豆子把豆荚撑得像一个个胖小孩似的那么鼓。等待收割的庄稼,像宽阔的河面起伏不定。一片片五颜六色的庄稼,接连延续,像一匹美丽的彩锦,向那遥远的天际,慢慢展开。稻花有点像丹桂,只有半粒米那样大却异常精致,在“晾花”时期,向午间的太阳,开得像个小银铃,挂在穗上,颤颤巍巍,十分动人。

(14)、还有类似的农村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元宵雨打灯”等,这些都是谚语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预测了相差7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

(15)、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这句谚语从小到大听得再多了,记得小时候,每逢春天季节,无论睛天或雨天,妈妈在生产队出勤下田时,都习惯会把溥薄的塑料雨衣带上,当时年纪尚小,觉得妈妈这是多此一举,这时妈妈说,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的,带上雨衣虽然有些碍手,一阵下雨,披上雨衣不会淋湿身上的衣服,淋湿衣服会生病的呀。也真的几好次明明出门时阳光烂的,过一会乌云密布,狂风暴雨了,这一习惯,让妈妈躲过了这时雨水淋湿衣服的尴尬。

(16)、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麦怕清明连夜雨。

(17)、庄稼播下,丰收肯定是农民们一年中最大的夙愿。这句谚语意思是:如果节气无误,风调雨顺,那么稻米丰收,但是米价也会随之比较便宜。二月二当天,如果春雷乍响,预示这一年收成很好。在现代人中看来,这句话可能并不科学,在今天的农业活动中也并不适用了。

(18)、   别小看前人的智慧,这些谚语,即便到了今天,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觉得可以类比一下,这些农业谚语就是对当时的“农业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体现着古人的勤劳智慧,这放到现在,不就是“数字农业”吗?

(19)、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20)、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3、农业生产谚语和俗语是什么

(1)、霜降见霜清明止,春节降雨春天旱。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

(2)、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3)、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4)、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5)、寒露到,割籼稻,霜降到,割糯稻。稻秀只怕风来摆,麦秀只怕雨来淋。

(6)、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7)、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是否有雪打灯的景观呢?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天气预报,正月十五的天气是新疆西部和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吉林省东部等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大雪,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雪,晚上会出现雪打灯的景观。南方下雨的地方也比较小,在湖南、贵州和重庆小范围内有小到中雨,其他地方以晴朗的天气为主。

(8)、泥干百日为粪,粪干百日成泥。要得田头有,粪筐不离手。

(9)、有苗不愁长,无苗没指望。 全苗八成收。 先好一粒种,增产千粒粮。 宁愿饿断肠,不能吃种粮。

(10)、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1)、春天捣一棍,秋天吃一顿;麦收弯弯腰,闲时吃顿饺;秋上弯弯腰,强似冬里转一遭。

(12)、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13)、处暑雨,滴滴都是米。 七月边,枣红圈。 七月枣,八月梨, 九月柿子红了皮。 麦收三(月)场雨。

(14)、“天旱锄田,雨涝浇园”这两种耕作方式虽然看上去有点矛盾,但实际上是非常正确的行为,其实这些农谚的出现,都是农民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我们在进行农事操作时,适当进行参考可是很有必要的。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5)、其实我国正月十五元宵节挂灯笼,观灯,赏灯,猜灯谜等习俗,从正月13日就开始准备,正月十三日点灯,正月十四日视灯,正月十五日赏灯,正月十七日落灯。所以北方地区非常的寒冷,灯上已经落满了雪花,但并不是雪打灯,可景色还是比较迷人的。

(16)、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17)、   老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各地老百姓长期以来对气象规律和农时的观察形成了很多农业谚语和气象谚语,这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其大多数所反映的也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流传下来的这些谚语,其实都是经过许多年不断的提炼而总结出来的经典,在这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18)、乍一看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其实并不是。雨水往往伴随的是高温天气,而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病害的发生,而且现在的雨水并不干净,很容易携带各类病毒细菌落在作物上,更是加大了病害的发生几率。而清水浇灌,不仅能洗去作物的有害物质,也能给作物降温,同时水中携带的氧气也能弥补下雨之后,土壤湿度过大氧气不足的问题。所以“雨涝浇园”是一个非常明智的行为。

(19)、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0)、枣儿塞住鼻窟窿,提着耧腿耩豆种。枣儿红肚,磨镰割谷。

4、有哪些农业生产方面的俗语呢?

(1)、红薯没有娘,雨后勤翻秧。 芋头勤摘花,刨时用车拉。 想要棉花好,掐头抹耳朵。 种棉没巧,勤除杂草。

(2)、三伏里头种白菜。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立罢秋,寸草结籽; 处暑不种田,种田是枉然; 处暑不种田,逮住吃半年。

(3)、近日,在县史志办翻阅龙赓言于清道光29年(公元1849年)主修的《万载土著志》,在农事一卷里,读到了当时(距上述提及的油印小册子108年,距今170多年)有关气象与农耕关系的叙述。尽管时间与气象发生了不可预测的变化,以至影响农耕的变易,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改变或正在改变农业耕作习惯,但不少气象与农耕的谚语仍有参考价值,且其中的不少俗语还能为万载方言土语的研究提供资料。

(4)、   农业生产的经验,得靠天时、地利、人事的有效配合。

(5)、圩里干死怕淹,山里淹死怕干。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6)、六月南风里,稻管里生虫。若要发,靠手挖。立秋勿拔草,处暑勿长稻。稻耥黄秧,草耥芽。

(7)、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8)、秧苗下田,一天三看。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冬麦要压,越压越发。 玉米见了缺,一夜长一节。 玉米要好,勤拿灰包。

(9)、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通俗编·俚语集对》:“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0)、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经验的总结。大多数是口语形式的熟语或韵语。

(11)、杨叶拍巴掌,老头压瓜秧。杨树叶拍巴掌,遍地种高粱。

(12)、去年八月十五多地就出现了阴天,也就是我们说的云遮月的景观。其实这些地方也主要集中在黄淮以及以北的地区,南方八月十五去年天气还是比较晴朗的。所以今年我国还有一部分地区出现雨雪打灯,但要注意出行安全,毕竟低温造成的道路湿滑结冰。

(13)、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14)、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

(15)、枣芽发,种棉花。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一穗两穗(麦),一月上囤。 打春一百(天),磨镰割麦。

(16)、夏至无雨,囤里无米。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17)、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18)、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19)、莳里锄头,胜过垩头(肥料。松土深一寸,等于上次粪。七月下雨斗量花。

(20)、八月十五下一阵,干到来年五月尽。冬至晴天一冬晴,入伏下雨三五天。

5、农业生产谚语及意思

(1)、其众所周知,在古代是没有高科技预测天气的,人们总能凭经验总结,大体预测天气的基本状况。为了便于耕种,为了合理安排时间,人们只能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概括出谚语,用以指导生产。

(2)、昨天天气慢慢地变得晴朗,南方雨水天气减少,久违的阳光出来了。北方华北地区有小雪,天气暴雪的中心一致,辽宁和吉林东部地区。渐渐地天气变得晴朗,今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是晴朗的天气,南方温度回升,北方依旧天气寒冷。但总体来说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月光,皎洁的元宵佳节。

(3)、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4)、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5)、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风大雨就来到。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开天。

(6)、其古代气候寒冷而漫长,当时又没有空调、暖气,人们的防寒保暖条件比较简陋、局限。为了提早做好预防,人们就发明了“数九”的口诀来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寒冬情况。

(7)、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8)、农谚是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业谚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对天时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9)、所以,如今都2021年了,要说还有人把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了农业生产的谚语总结当成“古训”,当成了智慧真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这真是“迷信过头”了。

(10)、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11)、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小时候,大家在课堂中学过,在家也听长辈讲过。那么下面这些和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你听过几个呢?

(12)、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

(13)、大雪兆丰年。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14)、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15)、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16)、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东虹日头西虹雨。

(17)、晴蜓赶会拦路蚊,风雨不久就来临。盐缸返潮老砖湿,一至二天就有雨。

(18)、(多雨)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19)、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20)、豆锄三遍圆溜溜。 干锄棉花湿锄瓜, 不干不湿锄芝麻。 春争日,夏争时, 一年大事不宜迟。

(1)、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2)、气温与农业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3)、蚕老棋子黑,准备割大麦。蚊子见血,麦子见铁。

(4)、八月初一雾冬旱,秋雾多了雪不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5)、修渠如修仓,积水如积粮。 春雨贵如油,一滴不让流。 水利修好,不怕旱涝。 天晴不开沟,下雨水横流。 涝年排,旱年浇。

(6)、开深沟,早鎝花,棉花长到一人高。黄梅雨前早鎝花。

(7)、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8)、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

(9)、立夏不下,桑老麦罢。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10)、奶多孩儿胖,人多力量强;春积千担肥,秋收万斤粮。扫帚响,粪堆长;粪堆长,庄稼旺。

(11)、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吃疙瘩。 立夏不出(麦)头, 只好割了去喂牛。 立夏不下(雨),高挂犁耙。 小满粒渐实,芒种见半茬。

(12)、芒种端阳前,处处有荒田;芒种端阳后,处处有酒肉。

(13)、立秋播种,处暑移栽,白露晒盘,秋分拢帮,寒露平口,霜降灌心,立冬砍菜。

(14)、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15)、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寒损根,霜打头。

(16)、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17)、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18)、桐树花落地,花生种不及。桐花落地,谷种下泥。

(19)、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20)、反之,如果是刮南风并且天气暖和,那往往来年的收成会受到影响。并且在大寒节气当天下雨了,那也预示着来年的雨水不太正常,所以老辈人是很怕大寒节气当天下雨的。

(1)、不怕施肥远,就怕施肥浅;不怕施肥浅,就怕埋不严。

(2)、雨下清明前,谷雨雨不干;雨下清明后,干到立夏头。

(3)、谷雨无雨,后来哭雨。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4)、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