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相似的一句名言
1、居安思危意思相近的名人名言
(1)、(解读)胡瑗在《松滋县学记》中开宗明义地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3)、失去信用很容易,想要再次建立起来,可就难上加难。
(4)、(1)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公事免官。(5分)
(5)、意思是:“有”与“无”、“难”与“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狄更斯晚年可以说是被钱压弯了脊梁,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他白天专注写作,晚上去他处朗读自己的作品赚取金钱,后来他跟妻子感情破裂,分道扬镳。
(7)、《马太福音》里讲:“你想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别人。”
(8)、他从"致天下之治"的政治目的出发,揭示了人才、教化、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一是为什么要重视教育。胡瑗认为,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培养。二是如何办教育的问题。
(9)、(3)荀子《劝学》写到,与蚯蚓相比,螃蟹虽然具有天生的优势,但因为浮躁,结果“______________”。
(10)、别人有急难,你帮一把,将来你落难,别人才会伸出援手。
(11)、意思是:人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这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相一致。
(12)、(广东珠海2019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某学校的一则招募启示中有多处表达不妥当,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加以改正。(5分)
(13)、意思是:天与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其无自私之心。既然“人法地,地法天”,那么人也应该克制自己的私心,要有社会责任感。
(14)、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15)、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6)、第一次卫生革命,我们主要在向病菌作斗争,而第二次卫生革命则变成了在与情绪战斗。
(17)、(1)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六国论》在批评诸侯国对待土地的态度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子孙如弃草芥的土地,父辈祖先却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获得。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9)、(解读)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解释:即使拼到最后粮尽到绝,仍不放弃把我们的血肉之躯筑成阻挡日本人进攻的防线。
(2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2、居安思危相似的一句名言有哪些
(1)、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也。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公事免官。父赐丧阕后,举茂才,除巫令,迁交阯太守。
(2)、很多人,正是贪图安逸,最终造成了恶果。而孙膑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明哲保身,急流勇退。
(3)、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4)、意思是:对于名利不要过度追求。实则是对于人的心态的劝导。
(5)、“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6)、(解读)出自《d的十九大报告》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解读:针对一切分裂势力,全国人民对于分裂势力零容忍。
(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第一处,前面说“它们早就……”,这说明应是事先做好工作,应使用“未雨绸缪”。“大快朵颐”,形容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非常快活的享受美食。“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第二处,是说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大饱口
(9)、(解读)出自毛泽东诗词《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解读: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一月十四日,毛泽东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二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这首词是毛泽东重经大柏地时所作。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在这里解读为民族复兴的愿望原来越近,回望历史,这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成就得自豪感。
(10)、图匮于丰,防俭于逸。——潘岳《藉口赋》
(11)、口是心的门户,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人前管住嘴。
(12)、然而,他的种种行为早就引起了嘉庆帝的不满。
(13)、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14)、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不买奢侈品,家里衣食住行和平常家庭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15)、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世界一定大不一样。
(16)、 ☞人大附中预测:理性看待家庭矛盾| 作文押题37
(17)、所以,她才不会和这个醉汉计较,因为她知道,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
(18)、同样的,被喜悦冲昏头脑也不利于冷静的判断。
(19)、(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蜉蝣”“渺”“粟”“骤”“鳝”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0)、特别是贪婪的欲望、消极的心态席卷内心之时,我们更加需要平和的冲刷和洗涤。
3、居安思危相似的词语
(1)、(解读)出自周文王姬昌《周易》。释义: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的前进。
(2)、靠谱的人,向来尊重别人的时间,也珍惜自己的信用。
(3)、(解读)出处 孙中山 建国方略之三 《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民权初步,孙中山为了要实现民权主义,特别重视议事法则。是《建国方略》三书之一。
(4)、(解读)出自《韩非子·有度》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没有一直强的国家,没有一直弱的国家,严格执行法度的就会成为强国,反之就是弱国。法律是一个国家内部规范,必须严格执行,不容亵渎。
(5)、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事物,可以征服天下最坚硬的事物。意思与前一句相近。
(6)、赤壁之战铩羽北归,令他清醒地认识到,统一天下之路漫长而曲折,何必急于一时?
(7)、曾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却漠然视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9)、(解读)出自《d的十九大报告》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1)、(1)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13)、人的傲慢就在于,我们总以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所有人都在面临的处境。
(14)、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好的态度就是向前看。一个人如果总是沉溺于过往,就注定到不了远方。
(15)、(1)晏几道曾有“有情不管别离久”,秦观在《鹊桥仙》中也有类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
(16)、到了魏国后,孙膑先是被诬陷私通齐国,接着又被挖去了膝盖骨。
(17)、(2)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手法,意境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将者,应当处变不惊,谋定而后动,才能解开困局。
(19)、总的来说,就是选取一两句话,并指向“幸福”内核,不可脱离名言范围,也不可偏离幸福话题。
(20)、悟透了这一点,才能保持积极,继续勇于尝试。
4、居安思危相近的诗句
(1)、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弊在赂秦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2)、情绪除了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之外,跟消极心态相似,太过于情绪化也会横亘在你的成功路上。
(3)、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
(4)、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长官兴办学校。在封建社会中,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封建政权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各级官吏的政治道德、文化素质对于吏治的好坏、人民负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真正的人才对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现实意义。
(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喟”“繁”“寡”“锱铢”。
(7)、第(1)(2)句易错字有:“华”“异”“弊”“晓”。第(3)题的答案不唯考生只要写出能扣住“杜鹃”这个意象表达表达思乡之情、归隐之心、亡国之痛等情感的唐人诗句即可。
(8)、平时生活也很简朴,以素为主,一个荤菜,不剩饭剩菜,号称“一品宰相”。
(9)、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1-5全部语文试题 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一 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10)、关于人性的善与恶,孟子认为“人性向善”;荀子认为“人性有善有恶”;韩非子认为“人性本恶”;王阳明主张“扬善去恶”。
(11)、林语堂形容某些人炫富: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
(12)、(解读)出自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释义: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1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14)、(3)韩愈的《师说》文末用“好古文”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同时还以“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直接原因。
(15)、(解读)政令的施行要合乎民意,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出处《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16)、生命是一种回声,你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就会收到什么声音。
(17)、(解读)出自《论语·里仁》。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8)、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有:砺、利、愠、渌、清、渚。本题还需注意第(3)句必须是唐人诗句。
(19)、他的双脚残废,但他最后却实现了人生价值,青史留名。
(20)、(解读)出自《论语·子路》。释义:指说出的事一定足以信任,恩仇必报,快意江湖。
5、和居安思危意思相近的一句诗
(1)、所谓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性的善恶,是指分析一个人的善恶,既要看其本人,也要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齐国决定出手,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解赵国之围。
(3)、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冯梦龙
(4)、意思是:粗大的树木,是从微小的树种开始生长的;九层高的楼台,是从一小簸箕土开始的;千里远行路,要从脚下一步步走起。
(5)、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读史以明智,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孙膑的智慧与谋略。以此作为养分,我们的人生定会开出美丽的花。
(8)、意思是:仁义思想主要靠个人自觉自律二形成,而对于是否仁义的检验主要看对他人的所作所为。
(9)、(3)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10)、后来晋灵公要杀赵盾,这个人拼了性命救下他。
(11)、(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通过写人的活动来表现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的。
(12)、居安思危:尽管现在的生活很好,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居安思危,以防危险的到来。
(13)、因此我们应该了解规律、尊重规律、把握规律;不能因为规律是无形的,就忽略了规律的存在,做出违背规律的事来。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核心意思是:心怀天下与苍生,勇担社会责任,即超越小我的高远的幸福观。与之关联的是责任担当、青年有为、大我之境等等。
(15)、事情看起来越是琐碎,做起来就越要沉得住气。
(16)、☞衡水中学预测:谁在替你负重前行 | 作文押题15
(17)、(解读)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郑观应编成于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当时是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
(18)、未雨绸缪: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19)、曾国藩认为:“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