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主张
1、试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1)、这样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是由其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
(2)、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3)、说话是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而唱歌则是表达别人的思想(p.72)。
(4)、卢梭最早因为其音乐方面的才能,与狄德罗、伏尔泰等法国文学大咖结交。他作为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为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撰写了全部音乐条目。又于晚年编纂出版了《音乐辞典》。 卢梭的主要著作和主要思想。 1755年,卢梭发表了《论人间不平的起源和基础》。书中,他对人类自然状态作了一个假定性的描迷。他认为,尽管自然造成了不平等,但人类有一个事实上的平等的时 期——那个时候,人们彼此独立地生活,不服从任何一个人,他们象野兽一样互相回避。在他看来, 地质的大变动把人们集中在一起,人类度过了各种神话所描绘的原始公社生活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时代,人们既有爱、友 谊、歌、舞的欢乐,也有妒忌、恨和战争的痛苦;从中学会了善良,也学会了邪恶。铁和小麦的发现开始了人类进化的第三阶段,产生了对私有财产的要求,从而陷入可怕的战争状态。并迫使富有的地主求助于保护他们财产的法律制度。 1755年,卢梭为《百科全书》写的《论经济政策》 中,提出将因为社会不平等引起的不公平,缩小到最低限度的方法——第要实现政治权利和义务平等;第对一切儿 童的公共教育应按照古代斯巴达的典型建立在对祖国的热爱和道德上的严峻的基础上;第要实行将公共财产资源与征收 遗产税和奢侈品税结合起来的财经制度。
(5)、所以,洛克思想的影响要更为巨大——英国的宪法以其理论作为基础;美国亦是。其实,法国1871年的宪法也是。
(6)、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7)、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护学生免于过早地认识恶习和谬见,而非向他们灌输成人世界的美德和真理。-page196
(8)、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我们在《教育思想简史》第一篇文章中已经交代过:体格教育和人格教育。今天我们来瞅瞅卢梭先生的教育理想。
(9)、“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和谐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10)、卢梭在政治方面提出的“社会契约论”,被认为超过了英国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孟德斯鸠的实证论。他的这方面理论,确实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罗伯斯庇尔等法国大革命的领袖,是他的热烈拥护者。但不容否认,卢梭的这一理论,与洛克几乎同名的理论,有很大不同。
(11)、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另一方面,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
(12)、卢梭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许多作家。
(13)、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p.31)。
(14)、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15)、爱弥儿绝不背诵什么课文,即使是寓言,即使是拉·封登的寓言,不论它们是多么简单和动人,他都不是背诵的,因为寓言中的话并不仅仅是寓言,就像历史中的文字并不就是历史一样。寓言可以用来教育成人,但对孩子们就应该直接了当地讲真理(p.58)。
(16)、第他们都十分重视教育,特别是适应自然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
(17)、若是你开头什么也不教,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p.6)。这个观点看起来有些极端,不过读者朋友们可以自行消化,酌情应用。
(18)、我的学生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才不至于像野蛮人那样懒惰。教育的最大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并行不悖。我们训练了一个既能有效行动又能有效思想的人。-page101
(19)、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20)、卢梭写作了若干很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如《新爱洛绮思》、《爱弥儿》等,还包括他自传体的《忏悔录》。这些作品中包含了他的哲学、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观点。
2、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主张代表作
(1)、“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2)、这里卢梭并不是说读书不好,而是不提倡死记硬背。培养孩子读书识字的欲望。只要赋予孩子们这个欲望,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通常不急于达到什么目的,反而可以很有把握和十分迅速地达到那个目的(p.60)。
(3)、基于少年儿童的理智尚处于所谓“睡眠”状态的观点,卢梭反对对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
(4)、但是,我们还面临另一难题,由于惯性,你所实施的正常自然教育,很有可能被别人看成不正常不自然。这种状况下,你还坚持自己的见解吗?
(5)、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一个人只有在他所处的情境中,才能清楚地察觉哪些东西是适合他的。-page91
(6)、在智育方面:尽可能地让儿童从经验学习。尽可能地让儿童看到所学的用处。语言的学习不要超越儿童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不要让他面临超越其能力的问题(p.20)。
(7)、他从一个小时工作中学到的东西,比他记忆你一天的解释还要多。-page96
(8)、如果他从不犯错,他就不会正确地学习。-page86
(9)、卢梭主张“自然 教育”及师生之间自由地认可的“契约”。这个理论被西方广泛接受,被认为是现代教学法运动的根源。 在文学方面。
(10)、在自然教育的基础上,卢梭根据他对于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理解,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要求根据儿童生长和发展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有重点的教育,反对违反儿童特点进行强制的教育。
(11)、例如,儿童损坏他所使用的家具,不加惩罚,也不要急于给他更换新家具,而让他感到没有家具的不便,从而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12)、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完美,都有它特有的成熟状态(p.75)。
(1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并伴随其一生。卢梭认为的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三个核心“土壤”不难理解。
(14)、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因此在这里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好这部分知识点。
(15)、卢梭认为,人的教育的来源有三种。即“自然天性”“事物”和“人为”,只有三种教育良好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6)、任何一个父亲都不能使他的儿子有权成为一个对其同胞一无用处的人。-page99
(17)、过分严格,过分放任,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加以避免(p.38)。
(18)、你知道什么方法一定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悲惨吗?这些方法就是;一贯顺从他,让他习惯于要什么就给什么。由于他能轻易获得满足,因此他的欲望不断地膨胀,这样,你迟早会有一天不能不因为力量不足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并未习惯遭受拒绝,因此,他会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p.45)。
(19)、关于卢梭、洛克,我还写了一些问答。如有兴趣,欢迎关注“老沈”去看看。?
(20)、他心中的观念为数不多,然而都很明确:虽说他没有靠记忆去知道什么,但他靠自己的经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虽说他读书没有别的孩子读得好,但他对自然这本书的理解却比其他的孩子透彻,他的心智并不表现在他的舌头上,而是存于他脑中。他的记忆力不如他的判断力强,他只会说一种语言,但是他自己理解自己所说的语言,虽然他说话不像别人说得那样好,但他做事却比他们高明。成规和习惯对他没有意义(p.76)。
3、对卢梭自然主义的理解
(1)、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一生动荡不安,颠沛流离,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通过长期勤奋的自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写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著作,如《民约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等。这些作品对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诸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和改革,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在其诸多论著中,尤以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十年,融哲学、教育和文学于一体,提出自然教育理论,塑未来社会新人的《爱弥尔》振聋发聩。这是极富内在意蕴,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颤栗中世纪社会的一本书。
(2)、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有他特有的认识,思考和感情方式:再也没有用我们的方式去代替他们的方式更为愚蠢的事情了(p.44)。
(3)、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
(4)、卢梭写《爱弥儿》源起于回答朋友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通信,不想一写竟然写成了一本书。卢梭以爱弥儿作为一个假设的儿童,从他的出生一直写到结婚生子,生老病死。成了一个孩子多半生教育的纲领性指南。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后来很多教育思想家。
(5)、强调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卢梭认为,真正的教师应该让儿童完全自由地活动,通过活动充分发展儿童的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并作为理性活动的基础,因此,卢梭主张行以求知,从做中学,注重实物教学和对儿童学习欲望的唤起和兴趣的培养。
(6)、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1762年出版的《爱弥儿》集中阐述了这一思想。
(7)、严格来说,卢梭不是一个哲学家——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哲学著作。但是罗素说,他的浪漫情怀在哲学界确实产生了影响。所以,后世的哲学史家们,如黑格尔、罗素、梯利等,都会在讲哲学史时讲到他。
(8)、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对亚里士多德自然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9)、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双脚,我们的双手和我们的眼睛。用书本来代替此类感觉和经历,那就不是在教我们运用自己的理性,而是在教我们轻信,教我们借用别人的理性(p.7)。
(10)、我们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就没有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学到的知识固然是多,但培养的理性却少。-page142
(11)、本文参考文献:《爱弥儿》(精选本) (法) 让`雅克`卢俊 著 彭正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1月第2版。
(1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顺应儿童的天性的发展的进展。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另一方面卢梭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三者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育“回归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13)、让-雅克·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14)、我们这个时代的错误之就是过多地使用了冷静的理性,好像理性是人的一切,单凭理性,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它有时候可以约束一个人,但很少能够激励人,它不能培养任何伟大的心灵。-page134
(15)、第主权是一个整体,它不可被分割、转让和代表。因为主权体现人民意志,它是公意的运用,是集体的生命。这种共同意志是不能分割、转让和代表的。
(16)、自然主义教育强调人自身的力量,反对外界的过度干预,包括教师和家长的过度干预。我自己也认为,只要你不妨碍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就能健康成长,这里所说的妨碍孩子成长不是说有人故意设置障碍,而是说你有意无意的制造的你关于孩子环境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17)、日常发生的事件都是教育的要素。-page196
(18)、主张让儿童通过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
(19)、冷冰冰的理性,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应该听从良心这种自然情感的指导,因为理性总是欺骗人们,良心才是人类的真正向导(p.14)。
(20)、在人性论的基础上,他认为人性善,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存在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
4、请简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 卢梭反对在儿童的心灵成熟之前就像向他们灌输种种原本是要求成人的东西,以免摧残儿童的心灵。提出教育应该是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总的教育原则就是在任何事情上都让大自然按它最喜欢的办法去照顾孩子。他认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不要把儿童当成待管教的奴仆,不能把他作为成人的玩物。”
(2)、12岁之前是理性的睡眠期,不能进行道德教育,同时也不能进行知识教育。这时的教育主要应该集中于身体训练,让儿童劳作,奔跑,喊叫,不停地活动。正因他从未看到别人的教育意图,他反而能更好地自我教育。因为他始终是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而行动。因而不得不把身体和头脑的作用结合起来(p.7)。
(3)、自然的内涵不同。亚里士多德他首次提出了教育应“效法自然”的原理:“教育的目的及其作用,有如一般的艺术,原来就在效法自然,并对自然的任何缺漏加以殷勤的补缀而已。”他提出并要求教育要顺应人本身的自然发展。卢梭在卢梭看来,“自然”一词主要是指事物保持其本来性质,原始倾向,不受外界干预,在教育中就是指人的自然秉性。
(4)、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的含义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5)、比较吊诡的是,卢梭以《爱弥儿》成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不仅不管不问,而且一塌糊涂。想来讽刺,令人唏嘘。看来医者不能自医,教育是不分什么国界的。无论如何不耽误《爱弥儿》思想的光辉。我们一起来评鉴一下卢梭的教育思想吧。
(6)、第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7)、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8)、一是自然主义儿童观。他认为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9)、我们每个人都诞生过两次:一次是为了存在,另一次是为了生活。-page106要使一个人在本质上很善良,就必须使他的需要少,让他少和别人比较:如果一个人的需要多,而且又听信偏见,则他少和别人比较:如果一个人的需要多,而且又听信偏见,则他在本质上必然要成为一个坏人。-page108
(10)、 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在卢梭的论述中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是自然秩序中平等的人;是不被囿于职业,无所不能的自由人;是自食其力的人。总之,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11)、歌德称这本书是教育的自然福利,康德因阅读《爱弥儿》而忘记了十几年定时散步的习惯,席勒则称卢梭为新的苏格拉底,是耶稣拟造的人。
(12)、如果你按照我所拟的计划,采取与流俗相反的办法,如果你不把你孩子的心灵指向遥远的未来,指向其他的地方和其他的时代,而是使其专心于直接影响他的一切,那么,你将会发现他是能够进行观察,记忆,甚至推理的:这时自然的次序。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智力,就应当先培养他的智力所支配的体力。为了使他聪慧而理性,你要不断地锻炼他的身体,使他强健起来。让他劳作,积极,奔跑,喊叫,不停地活动。让他成为一个精力旺盛的人,成为一个明智理性的人(p.61)。
(13)、那么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自然人”,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自然人又是自由人;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总而言之,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14)、人们认为通常脾气是天生的,其实应该归咎于儿童期的不良教育。-page200
(15)、通过历史,他就可以无需学习什么哲学也能深入地了解人心,而且他可以作为一个单纯的观者,不带偏见和情绪地对历史事件做出判断,既不是同谋,也不是批判者。-page120
(16)、卢梭思想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从政治上说,他在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方面有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从哲学上说,他对德国古典哲学也有重要的影响;黑格尔认为休谟和卢梭是法国哲学的两个出发点。
(17)、 · 青春期(15到成年);暴风雨和热情时期,宗教教育和德育
(18)、记得刚到英国读教育学,导师第一节课告诉我们,读教育学要先把三个人读完:第一个柏拉图的《理想国》,书的第四章论述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教育理想(参见《教育思想简史》的第一篇文章);第二本就是卢梭的《爱弥儿》;第三本是杜威,核心著作包括《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
(19)、在性格教育方面:不要命令儿童,更不要以威胁来命令儿童。不要让他认为他可以随意役使。给孩子多些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这样,他们就会把他们的欲望限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再会感到他们被剥夺了力量,不能做想做的事情了。只要我们注意不让孩子有跌倒的危险,不让它们触及可以伤害他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就应该让他们的身体和四肢享有绝对的自由(p.23)。
(20)、我再说一遍:冷冰冰的理性,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page134
5、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主张是什么
(1)、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自然人”,自然人并不是回复到原始社会的退化之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即身心两健、体脑并用、良心畅旺、能力强盛的新人。
(2)、如果说,卢梭散乱地表达了一些哲学思想,就是他试图综合基督教与理性主义、唯物主义。他将此称为“智者的唯物主义”或“世俗的宗教”。
(3)、卢梭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自然主义的教育。他曾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但到了人手里就全部变坏了”,他的这种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
(4)、 当然,卢梭的教育思想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不注重书本知识,因此,我们应用批判的眼光继承其思想中有益的观点。
(5)、你试验过种种手段,但是恰恰唯一能取得成效的手段你没有试验过:有节制的自由(p.45)。
(6)、我的目标不是教给他种种知识,而是教他在需要的时候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他准确评估知识的价值,教他爱真理胜于一切。运用这个教育方法,尽管进步很慢,但决不会走一步冤枉路,也决不会被迫重新回头。-page103
(7)、卢梭可以说是自然主义教育的鼻祖,也是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渊源。这些我以前并不知道,只是后来读的东西多了才多少了解一些。
(8)、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page103
(9)、我希望他的老师不是别人,而是大自然,他的模特儿不是别的,而是他所看到的物体(p.68)。
(10)、培养目标上的不同。亚里士多德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遵守城邦秩序和公德的公民。但他同时又指出,一个人仅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的目标,即自由思考的生活。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它是人的教育更高层次的目标。卢梭自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不受传统约束、天性自由发展、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11)、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和科学的兴趣,而且如果这种兴趣发展良好,就可以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page87
(12)、第两者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都对儿童的发展进行教育分期,虽然所分阶段和每个阶段地教育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了过度功利主义的倾向。
(13)、 ——卢梭
(14)、1762年,卢梭发表了《论社会契约》。书中发展了他在《爱弥儿》结论中所概括的政治原则。他试图回答是什么强迫一个人服从另ー个人,或一个人凭什么对另一个人行使权力的间题。他的结论是——只有一种为全体人民所自由地接受的契约能使一个人既受社会约束,又保留其自由意志。在分析了罗马共和国的作用后。他得出了“世俗的宗教”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的结论,这样的宗教包括两个教义:对一切宗教的宽容和上帝对善良公民的奖励;对坏人的惩罚。 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与洛克的异同。 洛克,1632-170英国著名哲学家,1688英国革命的倡导者。他早于卢梭百余年提出了有关“社会契约”的思想。毫无疑问,卢梭受到了这个伟大先驱的影响。但是,这两个人在“社会契约”问题上,是有明显差异的。
(15)、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16)、我的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不是要去教孩子很多东西,而是要让他形成清晰,确切的观念。-page86
(17)、他反对当时的学校以宗教信条束缚儿童的个性发展,造就老态龙钟的儿童。他认为,这样儿童就不能称其为儿童。卢梭第一次把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看待,第一次把教育对象——儿童提到教育的中心地位。
(18)、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一切人的堕落都是由于社会的负面影响。卢梭在《爱弥儿》这一本书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因此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自然教育。
(19)、对孩子们讲体力,对成年人讲理性,这才是自然的次序(p.9)。
(20)、卢梭反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
(1)、所谓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卢梭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反对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儿童当作成人看待。
(2)、歌德称这本书是教育的自然福利,康德因阅读《爱弥儿》而忘记了十几年定时散步的习惯,席勒则称卢梭为新的苏格拉底,是耶稣拟造的人。卢梭认为,人的教育的来源有三种。即“自然天性”“事物”和“人为”,只有三种教育良好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反封建性,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是在批判封建教育的不合理性上提出的,揭露了封建教育的弊病,提出了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而且在教育方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对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4)、卢梭认为,这个阶段是儿童的“理智睡眠”期。儿童的理智没有开化,处于睡眠的状态,儿童在认识上只能接受形象,而不能形成概念。因此,教育者不应向儿童灌输知识和道德,而应进行身体的各种感官的教育,使儿童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为发展判断、形成理智打下基础。
(5)、 主张成人对儿童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即“消极教育”的原则。“消极教育”实际上与传统的教育相反,把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儿童不再是被动受教,教师也不再主导一切。
(6)、只有0-12岁的教育才是卢梭狭义的自然教育。这时的教育是一种不教育,是自然在说话,亦即一种消极教育。出自造物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认为在这个年龄段的法则是损益而不是获得,是减法而不是加法。(男)孩子最自然的教育者就是他们的父亲(p.5)。
(7)、一个父亲生养了孩子,只是完成了他的任务的三分之一。他对人类有生育人的义务;他对社会有培养社会人的义务;对国家有造就公民的义务。《爱弥儿》依次论述了自然教育,社会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种教育形式(p.3)。
(8)、即使不学习书本知识,孩子的记忆力也不会因此闲着;他所看见的和他所听见的一切,都会对他产生影响。他将把它们记下来。他自己把大人的言语和行为都记在心里。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丰富着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能力。我们可以对他周围的事物加以选择,十分慎重地使他继续不断地接触他能够理解的东西,而把他不应该知道的事物收藏起来,从而选择性地培养他的记忆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形成一个知识的储备库,从而有利于青年时期的教育和他一生的行为。是的,这个办法既不能培养出什么神童,也不能使他的保姆和教师得到夸耀,但是,它能培养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这样的人,小时候虽没有谁称赞,长大后会受到人人尊敬(p.58)。
(9)、教育应当是自然的,应当是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顺序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
(10)、 · 儿童期(2到12);感官教育期(理智睡眠期)
(11)、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一种癖好(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