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谚语久晴大雾必阴的下一句
1、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是谚语吗
(1)、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
(2)、人类的生产知识发端于劳动,崇明的天气谚语也来源于崇明人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点点滴滴的、抗击不测风云的心得,加以不断总结后形成的宝贵财富。多少年来,它又反过来指导崇明人顺应天时,在利用有利条件搞好农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十雾九晴。
(4)、例如“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从气象学角度分析,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容易形成大雾,若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空气移来,北方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区,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而转晴。
(5)、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星星眨眼天要变。
(6)、物象燕子低飞天将雨燕子窝垫草多雨水多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将暖蚂蚁搬家天将雨大榕树冬不落叶兆春寒猪衔草寒潮到狗泡水天将雨鸡晒翅天将雨蜜蜂迟归雨来风吹蚯蚓封洞有大雨日暖夜寒,东海也乾。
(7)、出处: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40):“道,不同,不相为谋。”近义词为道不相谋。
(8)、小学二年级写日记的格式和技巧+范文30篇整理!
(9)、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四季东风四季晴,只怕东风起响声。东虹日头西虹雨。
(10)、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11)、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四季东风四季晴,只怕东风起响声。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西风干。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落雨落得慢,近日雨不散。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雨层云)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大块碎雨云)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南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密卷云)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劣天气下的碎雨云)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
(12)、解释:在我国北方,天气系统都是自西向东移动。当日落时,西方升起乌云,表明阴雨天气系统正向本地移来,有可能降水。
(13)、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东风下雨,西风晴。
(14)、2021年二九时间: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15)、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
(16)、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17)、出处:出自《敦煌变文集·卷汉将王陵变》,形容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18)、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蚂蚁垒窝要下雨。
(19)、“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意思是春季或者春夏过渡时期在下雨的日子里,中午云层一度裂开,太阳露一露,但不久云层又聚积变厚。
(20)、下雨隔牛背,鸟***半边翅;夏雨隔堵墙,淋女不淋娘。
2、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什么
(1)、科科认为:只凭人的视觉、听觉、感觉和经验是无法知道距离遥远的地方正在出现和将要出现什么祥的天气的。另外,用谚语预测当地天气,也只能得出定性的结果、无法得到定量的结果。
(2)、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3)、例如“云往东,车马通;云往西,穿蓑衣”,从气象学角度来分析,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天气较晴好,故有“云往东,车马通”之说,“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台风来临,常伴随有暴雨,所以会穿蓑衣。
(4)、 那么我们就先来解释下“久晴大雾必阴”的原因,在正常晴朗的夜晚,由于天气干燥,空气中的水汽一般很少的,这样的环境下是不可能产生雾的。这个只能说明冷空气来了,使得空气温度降低,冷空气本身就有水汽,加上空气一降低后,原本融入空气中的水汽就慢慢的析出来了,空气中的水汽就出现了,水汽和空气中的灰尘融合就形成了雾;所以说,“久晴大雾必阴”就是这个道理哦!
(5)、我国是气象观测开始最早的***之殷代的甲骨文里已有许多卜雨问晴的记载。有人对317片甲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104片是与气象有关的。其中卜雨的有93片,卜晴的有4片,卜暴风雨的有5片,卜雪、卜雹的各1片。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气预报。
(6)、2021年一九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
(7)、天气晴了很久,空气干燥,一般不易形成大雾,如果出现了大雾,表明有暖而***的空气从外地流入,只要等北方冷空气南下,就会转阴雨,所以有“久晴大雾必阴”的说法。
(8)、气象谚语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老祖宗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和民俗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它说起来很顺口,便于记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有着一定的准确性,给生产、生活、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存下来,验证一下!
(9)、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急雷快晴,闷雷难晴,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露水闪,来日晴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10)、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星星眨眼天要变。
(11)、例如“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从气象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乌龟身体贴着地面,龟背光滑阴凉,当***暖空气移来,就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于是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龟背也干燥,暂时不会下雨。
(12)、据题干可知,该县在我国北方地区,所以1月份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冬季气温较低;锋面气旋冬季在我国北方有出现,但并不是影响的主要天气系统;副高冬季对我国影响小;中纬西风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小;综上分析可知,故选A。
(13)、地理拓展:“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和“早雾晴,晚雾阴,晚雾不收,细雨淋淋!”
(14)、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昼雾阴,夜雾晴。
(15)、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意思是如果初一是阴天对未来的天气影响基本没有影响,所以初一是阴天关系不大,要是初二下雨的话,可能春节这段时间会连续不断的下很多阴雨天。
(16)、初夏连绵阴雨,崇明入梅早,梅期长,梅雨量大,造成麦油菜籽霉烂,早稻空瘪率高,造成早稻减产。
(17)、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8)、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学习必备!
(19)、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20)、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星星眨眼天要变。
3、天气谚语久晴大雾必阴下一句是什么
(1)、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来自民间的丰富多彩的气象谚语仍然是宝贵的智慧财富。我们如果能熟识这份来自民间的“天气晴雨表”,并结合现代的科学的天气气象预报,就能够更好了解自然界不同季节天气变化。
(2)、(本文根据杨立艺、施仲君编写的崇明民间文化乡土教材改写,经秦卫堂老师审阅)
(3)、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4)、天气谚语中还有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俚语,例如“四月初一难得勤,皮匠娘子要嫁人”、“九月廿七催懒妇,十月初五拖勿过”、“一日南风十日暴,三日南风狗钻灶”、“云如海和尚,风雨响叮当”等。
(5)、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6)、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七月北风及时雨。
(7)、例如“上看初下看十六”、“六月晒龙袍”等看农历关键日来预测天气。为什么这些关键的天气容易出现变化呢?从气象学角度来分析,冷暖气团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因为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8)、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9)、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10)、预测旱涝方面的如“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春交六九头,春寒多雨水”、“雷打惊蛰前,四十五天不见天”、“雨落黄梅头,四十个老日头”等。
(11)、语言简练化。一般天气谚语都具有言简意赅、表述形象、易于上口和传播的特点,便于记忆、传授、传播,深受广大劳动农民喜爱。天气谚语的语言构成材料经过精心挑选,在语言结构上非常紧凑。例如浓霜一般出现在寒潮过后,天空晴朗少云,本地区在西北气流控制下,所以天气继续晴好,天气谚语则说:“霜重见晴天”。又例如预测头九里多雨,则春分、清明、谷雨时节将少雨,天气谚语则说“水九旱三春”等。这种表达方式确实便于记忆和传播,非常适合口头语言的传播。
(12)、“雨中知了(蝉)叫,报告晴天到。”意思是在雨中听到知了叫声,说明天气即将转晴了。
(13)、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春东夏西秋不论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开门风,闭门雨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西北风开天锁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南风不过过三不雨就阴天风乱转,不用算东风***,西风北风寒,南风暖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
(14)、落雨落得慢,近日雨不散。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雨层云)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15)、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16)、农历正月初九那天如果天气寒冷,以后多雨,有利于秧苗生长;如果那天气候暖和,以后缺雨,则不利于秧苗生长。 ●正月初一早,壶山缚腰,秫谷丰收 壶山缚腰指山腰有云雾,是有雨的征兆,因为秫谷需早插,且喜雨,所以农民在开春时盼望春雨的来临。 ●二月春分,种子头春 春分时节,气候转暖,各处农作物大约都在这个时候陆续播种。 ●清明谷雨,大小麦无熟也“厄”(会)死 清明谷雨时节,大小麦最忌晦雨天气,要是连月不开,就会严重影响大小麦的生长和收成。 ●有利无利,但看三个十二 三个十二指农历二月三月四月如果这三天是晴天,则对农作物有利,如果是雨天,则对农作物不利。 ●三月种豆清明前,二月种豆清明后 清明节一般在每年阳历的四月五日,如遇闰年也只差一天,但阴历有的在二月,有的在三月。种春大豆一般是在清明节前,最迟也只能拖至清明后五天,再拖下去就种不好。 ●早稻“厄”(会)熟“捌”熟,但看四月二十六 阴历四月将近夏令,四月底要是晴雨得宜,则可望早稻丰收,反之就会歉收。 ●芒种雨,日曝路 芒种那天下雨,夏收时就不会遇到淫雨,收成就一定会好。“日曝路”是晴天的意思。 ●雨落四月果子有花无荚 四月正是各种果树开花的时期,如果连续下雨,就会影响蜜蜂传粉,造成有花无荚(无果)的后果。 ●四月初一雨,车咿咿;四月初二雨,车架起 农历四月是春耕最紧张的时候,需要雨水,即使初一下雨,还不能保证是否继续下雨,所以必须用人力水车来车水,要是初二后连续下雨,就可以把水车架起不用。水车是一种木制的抽水农具,有脚踏和手摇的,随着抽水机的普及,现此农具已停止使用。因水车在转动时发出“咿咿”的声音,故言“车咿咿”。 ●五月十九有雷,番薯旺 农历五月十九俗称蕃薯王生日,此时如有雷阵雨,番薯长势就会旺。 ●六月“倒湖”,花生烧土 农历六月,如果雨水过多,花生就不能结实,只能作为肥料。 ●交夏秫,没一“佛”(粒) 秫谷必须早插,一般都在谷雨立夏时,如果拖到立夏插秧就误了季节,不会有收成。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莆田夏季插秧,平原在大暑前后,山区在立秋前后。此言意为在生产季节骤转关头,大家要努力加油赶季节。 ●末伏立秋齐,田种再翻犁 夏有三伏,初伏是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起,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此言是指末伏与立秋同日,节气不合,所以田种了,还要犁翻再种。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立秋之后,稻作物生长正需要大量的水,这时如不下雨,谷物就要枯萎。 ●栽菜惊八大 八月大,据说地气不合于栽菜。 ●九月立冬开始动工,十月立冬满洋空 立冬是秋收冬种转季生产的一个繁忙时节,立冬在阳历十一月七日左右,每年不会相差很远,如以阴历来算,有时在九月,有时在十月,莆田大多在立冬前后割晚稻,如果立冬在九月底,那么在九月中还有一部分迟熟的未割,十月初立冬算到十月底,则到处都割完了晚稻。“满洋”指莆田南北洋平原产粮地区。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意亦然 端阳下雨,一般接下会连续下雨,对夏收夏种有利;芒种时节下雷阵雨也是丰产的征兆,因为此时农作物需要水,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甘薯需水灌溉。 ●端阳牛吃露草,越吃越吼,只怕长吃烂草
(17)、 那么为什么说“久雨大雾必晴”呢,这种情况是出现在夜间雨后天气转晴,地面的***度较大,冷空气散去,热空气进来。这样地表的水分被蒸发到空气中,和空气中的灰尘结合形成了水滴和冰晶这样在清晨的时候就形成了雾。当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这些雾散去就是一个晴朗的一天。
(18)、谚语“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的意思是说天晴了很久,经过长时间阳光的烘晒,空气中的水分变少,就算是到了晚上,冷空气来袭,一般也不会出现大雾,但如果要是出现了大雾这就说明空气中的水分在增多,一场大雨很可能就要来了;所以第一个“雾”预示当地大气水汽增加。同样的道理,雨后空气中水分充足,保温作用强,导致夜晚降温较少,之后的时间就不容易出现大雾,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了大雾,就是因为夜空中的云层裂开,空气中的阳光(也就是月光)充足,这样的情况第二天很可能就是晴天,所以第二个“雾”预示当地大气云层消散;故选B。
(19)、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20)、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
4、久晴大雾必阴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1)、《金匮要略》说:“风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这说明风对人类健康也具有二重性,当然此处的风并非单一指气象意义上的风。有研究表明,***高峰时段多与风速高峰时段有关。
(2)、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东风下雨,西风晴。
(3)、“棉花云,雨快临。”意思是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4)、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
(5)、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一日南风,三日关门
(6)、有人说,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既有气象卫星在空中为我们探测风云,又有各种精密仪器为专业人员做研究分析,更有学识丰富的气象专家每日观测预报,如果再要依靠民间气象谚语来“猜天”,岂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当然,天气谚语形成于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农耕社会,是人们凭经验对气候现象作出了归纳和描述,而没有能够从理论上做出科学的解释——这确实是它的局限性。然而许多天气谚语是经由不断的观察,并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以后形成并流传的,有足够的可信度,可供后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应用。
(7)、三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联系的天气谚语如:“春季无大风,夏季水无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六月初八西北风,惊动海中龙,七月水勿来,八月定登胸”、“寒水枯,春水多”等,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关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天气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论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断依据。
(8)、“九天”雪满天,来岁必丰年;腊雪盖大地,来岁粮增倍。
(9)、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10)、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1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西北***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看风识天气
(12)、●正月初九寒,早秧多满田;正月初九好,早秧无处讨
(13)、预测霜冻方面的如“春霜勿过过三半月干”、“霜降东风迟来霜,霜降西风早来霜”、“十月无风冻煞人”、“冬前勿见冰,冬后冻煞人”等。
(14)、 气象谚语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和总结而得来的智慧,也是早期劳动人民对四季轮回、天气变化、斗转星移等的认知。
(15)、“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意思是当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如果天空被云幕遮蔽(阴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圆月,来年正月十五这天就会阴天或下雪。
(16)、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17)、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18)、有的雨来的很凶,马上就是大雨点甚至还带着风这样的雨下不长;相反淅沥沥的那种雨,下起来就很难停,甚至会下几天的雨;今天的雨就是后者,不知道会下多久。
(19)、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20)、干旱有伏旱和秋旱。盛夏久晴无雨造成伏旱,夏季是农作物生长的旺盛期,干旱直接影响到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8月——10月久晴无雨形成秋旱。秋旱影响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正常灌浆成熟,延误秋播作物适时播种和出苗生长。
5、气象谚语久晴大雾必阴的下一句是
(1)、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夜星繁,大晴天。
(2)、是有科学道理的:春天南方气流逐渐强势,导致雾形成的天气容易形成雨;夏天有雾***度大,同样温度时显得热;秋天北方气流逐渐强势,导致雾形成的天气容易带来凉风;冬季地面有雾,其上部的***空气在低温作用下容易形成降雪。
(3)、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4)、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云层不厚,当太阳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拦腰”未来是晴天。
(5)、2022年五九时间: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6)、春季低温(即春寒),造成早稻烂秧死苗,影响夏熟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7)、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8)、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好似鱼鳞,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只能维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出现这种云,表明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因此卷积云出现,是晴天向阴雨天气移换的时候。“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的预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
(9)、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10)、“急雨易晴,慢雨不开。”意思是就是说像阵雨一样的雨下完后就见晴天了,下慢雨而不急的雨天不容易放晴。
(11)、落雨落得慢,近日雨不散。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雨层云)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12)、云低要雨,云高转晴。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13)、揭示气候规律。这方面的天气谚语主要描述崇明岛的气候特点,通过它使人们易于掌握气候规律,并按气候规律办事。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长三春冷,短三春暖”、“春寒夏涝”、“夏至无雨三伏热”、“小暑一交,雨水即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冬前霜多,夏天雷多”等。
(14)、所以说,今天从气象学的角度来剖析天气谚语,论证天气谚语,前人积累的天气谚语在气象学上还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5)、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
(16)、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十雾九晴。
(17)、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18)、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冷得早,暖得早。
(19)、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西风干。蜘蛛结网天放晴。
(20)、在农耕社会,没有科学有效的手段来预测天气为农业生产服务,崇明岛上广大农民一年农作物的种收,在天气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完全是被动的。如果对天气变化一无所知,随时可能遭到不可预测的灾害,面对比其他地方更加***劣的生存环境和各种***劣天气的袭击,我们崇明岛的先人意识到预测天气的重要性,凭着聪明才智,在日积月累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了大量丰富的气象知识,特别是勤劳的农民们,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农耕活动中,通过各种迹象和征兆,掌握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总结了一套预测天气变化的经验,形成天气谚语并广为流传,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一句句家喻户晓的、普普通通的天气谚语反映出崇明岛的风云雷电、旱涝干***、寒暑凉热等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所以在崇明岛,这些世代流传下来的天气谚语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广大农民掌握了这些反映天气变化规律的天气谚语,可以科学地安排日常农业生产活动,顺应农时,不废农事,预防各种灾害,争取农业生产丰收,所以天气谚语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价值是十分巨大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冷得早,暖得早。
(2)、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3)、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4)、 所谓的"蚂蚁搬家",其实那是蚂蚁在搬运土来堵自己的洞口,以免雨水把洞淹了,所谓的蛇过道,就是在快要下雨的时候,蛇回洞穴走的是捷径,通常都是躲着人走的,现在快要下雨了
(5)、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
(6)、崇明天气谚语是崇明先人在长期预测天气变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智慧,是气象知识的结晶。除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外,还成为民间文学和方言研究的一部分,它的内容朴实通俗,生活气息浓厚;它的语言明白晓畅,朗朗上口;甚至还形成了不少传说歌谣,具有较强的人文价值。
(7)、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西北***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9)、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10)、例如“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从气象学角度来分析,这时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11)、2022年三九时间: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
(12)、在春夏季节的傍晚,天空的西边,有象石山耸立的乌云迎接日,日落进云里就看不见了,群众叫“乌云接落日”。这种乌云,是指浓积云或积雨云,这种情况大部是由高低空低气压系统造成的。它的移动规律一般是自西向东的,所以会影响本地。因此它移动速度的快慢不同,大都较慢,要明天才下雨,所以叫“不落今日落明日”。
(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不下就阴天。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14)、雾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了饱和状态,水汽融入不了空气中,然后和空气中的细小灰尘融合,形成了水滴和冰晶。而空气的温度越高呢,空气能吸收的水汽也就越多。空气的温度降低,它能吸收的水就越少。就像我们冲糖水的时候,糖水达到了饱和状态了,糖颗粒融入不了,但是我们将糖水加热,那么刚刚不能融入的糖颗粒,又能融入水中。反之,当热的糖水慢慢冷却后,我们会发现杯子的底部又会出现糖颗粒。
(15)、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型水库对局部地区气候起调节作用,使当地水汽增多,而弃耕荒地、平原公路、居民社区等地区对水汽影响较小;所以当地预测雾后天气,失准率较高的地区最可能是大型水库。故选D。
(16)、在春夏季节的傍晚,天空的西边,有像石山耸立的乌云迎接日,日落进云里就看不见了,群众叫“乌云接落日”。这种乌云,是指浓积云或积雨云,这种情况大部是由高低空低气压系统造成的。它的移动规律一般是自西向东的,所以会影响本地。因此它移动速度的快慢不同,大都较慢,要明天才下雨,所以叫“不落今日落明日”。
(17)、天气谚语是广大劳动人们集体创作的口头通俗文学作品,是气象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天气谚语是广大农民集体创作,在民间代代相传,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被广泛应用并不断修正,所以它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远比其他气象文学作品大得多,天气谚语和其他谚语一样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成为汉语多彩词汇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学角度来分析,天气谚语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8)、“十雾九晴”意思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
(19)、天气谚语中还有用非常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未来天气情况的,例如“正月十五一朝霜,拔秧娘子要用轿子扛”、“清明过后三朝霜,条条沟里好铺床”等。
(20)、泥鳅跳,雨来到。泥鳅静,天气晴。青蛙叫,大雨到。鸡进笼晚兆阴雨。燕子低飞要落雨。
(1)、 当吹南风的时候,天气就会变暖;当吹北风的时候,天气就会变冷;当吹东风的时候,空气就会***润,还有可能会下雨;当吹西风的时候,空气就会变得干燥。
(2)、“鱼鳅静,天气晴。”意思是雨水来的时候因为缺氧泥鳅跟鱼都会跳出来;而天气晴的时候则不会这样。
(3)、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人类活动相联系的自然也是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因素,也成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对象和内容,其中气象现象一直是文学产生以来所反映的对象和内容,各种气象现象作用与人体和大脑,并产生不同的精神体验,把这种体验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构成了气象文学。气象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上,反映气象文学的体裁有气象神话、寓言、诗、赋、词、楹联、散文、谚语等。
(4)、“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意思是热雷雨,这种雨的特征是雷雨范围小,常常是先雷后雨,持续时间短,下了就停,雨量小。
(5)、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6)、谚语是人们生活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言简意赅,非常形象生动。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
(8)、还有如三个月韵律测气候。相距一定时间两种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有许多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