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98句纳兰容若 经典(纳兰容若最经典的句子)

纳兰容若经典词

1、纳兰容若经典语录精选

(1)、----纳兰容若《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2)、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3)、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4)、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5)、但是纳兰终究是纳兰,不仅是一个深情的思念妻子的丈夫,他还是一个驻守边关的将士,跟随康熙巡防赛外的时候留下了那首著名的《长相思》:

(6)、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7)、那么,纳兰身边尚遗下的、亦可权算最后一个的颜氏,又有什么故事呢?…?…

(8)、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纳兰性德《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9)、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10)、《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11)、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12)、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13)、细察卢氏,确与纳兰终日晨昏厮守,挚爱一生。他俩的感情,远比他和其它女子更为深笃与厚实。但即便如此,我们也绝不能轻忽、淡薄了纳兰身边的其他女子,好比一个惠儿,另一个颜氏。…?…

(14)、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纳兰性德《虞美人》

(15)、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16)、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

(17)、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8)、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百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19)、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20)、纳兰容若出身贵族,是当时丞相明珠的公子,康熙的御前侍卫,相府公子,他是真的人间富贵花。但是这样一个贵族公子,从小锦衣玉食,长大了也是前程似锦,他有无数人渴望的东西。但是,他也有他的不幸,那就是他的爱情。

2、纳兰容若 经典

(1)、译文: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痴心。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2)、《虞美人》全词凄凄楚楚,荡气回肠,缠绵婉约,表达了词人追忆旧情的感伤。该词表面明白如话,水波不兴,实则用典绵密,潜流滚滚。

(3)、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4)、颜氏,她倒是始终安之若素,恪守妇道本分,克己谦恭,从未有过奢望。她一直默默地陪着纳兰走完了十数年的人生旅程,即便在他离世之后,颜氏依然默默地养育着他遗留下的孩子,又默默地活了很长的一段岁月。…?…

(5)、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6)、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7)、赓叙前情,卢氏早夭,遗下一子。惠儿是容若的表妹,自幼与纳兰两小无猜长大,也曾累积倜然的情愫,却又惋惜豆蔻年华被入选宫阙(作随驾近侍),从此俩人阴阳慊隔,终思朝暮。用张爱玲小说中的感言喻之,酷肖最为确当:“世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8)、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bi,第四声,一种乐器)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si,第四声,傻)女。

(9)、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10)、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纳兰性德《少年游》

(11)、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12)、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13)、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释义: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14)、纳兰性德曾多次表达过他愿意追随卢氏而去的心情,如这首《画堂春》表达了他和卢氏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的愿想。

(15)、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16)、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17)、由47个文字组成的《画堂春》词,最早始创于北宋秦观的《淮海集》中,为咏画堂春色之妙曲,后虽有繁衍,惜均缠绕于词牌字面的那层琐屑的含义,之后便哑然被纳兰捩拓为爱情诗词来写,真不愧为古典文学艺术上的一种佼佼创举!…?…

(18)、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19)、《采桑子》借景抒情,抒发了对妻子的深深怀念及内心缱绻深情与忧愁。被誉为“时代哀音”,“眼界大而感慨深”。

(20)、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3、纳兰容若最经典的句子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木兰花令》

(2)、关于对亡妻的思念,也许在苏轼那里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在元稹可能是:“取缔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但是在纳兰这里却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那些温情的画面,如今只能换来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当年的寻常,成为日后的念念不忘,求而不得。

(3)、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4)、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5)、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6)、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7)、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8)、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9)、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10)、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11)、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纳兰性德《落花时》

(12)、(5)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容若《临江仙·寒柳》

(13)、纳兰容若写思念亡妻的词占用了很大比重,这些词里无不透着纳兰的彻骨悲痛。比如“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读来肝肠寸断。但是纳兰容若的愁与痛,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打到了每个人的心中,是真正的切肤之痛,所以王国维才说:“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他的悼亡词是真切动人,情真意切,让后世读者感同身受。

(14)、倘若除去妾的身份,颜氏在纳兰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是相当重要的,颜氏是他纳兰一生里第一个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陪伴他身边最时久的女人。

(15)、要知道词至宋朝达到巅峰,在王国维眼里,宋代词人之后,能够排上号的也就一个纳兰容若而已。为什么纳兰容若显得这么珍贵了,在王国维看来,因为纳兰容若的自然,情真。

(16)、纳兰容若词史上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清末著名评论家王国维对于纳兰容若评价极高,他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7)、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8)、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容若《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19)、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20)、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4、纳兰容若经典词大全

(1)、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2)、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3)、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纳兰性德《相见欢》

(4)、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纳兰性德《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

(5)、(8)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6)、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7)、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8)、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纳兰性德《临江仙》

(9)、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10)、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11)、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容若随从康熙帝东巡,没想到塞外风雪异常凄迷,旅途艰险,对他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

(12)、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

(13)、《采桑子》缠绵细腻,开篇之笔很惊艳,二句描摹叙说近似白话,朴实自然。结句化用了晏几道《清平乐》中的词句,平白直浅,流畅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优美动人。

(14)、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5)、(2)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长相思·山一程》

(16)、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清·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17)、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18)、译文: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19)、康熙十四年,纳兰二十一岁时,颜氏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名叫富格。新生儿为纳兰府添置了极大的快乐,因是纳兰的长子,明珠的长孙,合家皆沉浸在意义非凡的幸福与感慨之中!再想想吧,颜氏仅只是一个侍妾,作为正室的卢氏反而落后了。但这个“妾”,后来待卢氏过早登天之后,仍旧默默无闻地坚守着,絲毫不敢跨越!…?…

(20)、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5、纳兰容若的经典名句

(1)、另外,名妓董小宛“琴棋诗画”无一不精,为翩翩公子冒辟疆所欣佩,后索性就嫁给冒辟疆为妾,可一入富阔的冒家即刻就懊悔恨不已,须一改先前做妓时的惯常舒怡,每日里管弦奏,悦公婆,一扫原先曲院中人的自由散漫,悔恨已晚矣!又累积忧怨没几年就一病逝夭,为赫赫有名的“秦淮八艳”抹上了一层悲剧性的苦涩与隐恨!……?

(2)、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3)、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4)、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5)、(6)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容若《采桑子·当时错》

(6)、别绪如丝梦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纳兰性德《于中好》

(7)、他的妻子,只陪伴了他几个年头,就病逝了,这让看中感情的纳兰容若始终过不去,面对情深义重,已经阴阳两隔的妻子,他只能靠写词来排遣思念,所以他写了很多思念亡妻的词,那些词情真意切,无不诉说着纳兰失去妻子的痛苦。

(8)、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9)、康熙年间,词人在残雪之夜独自徘徊,联想到自己生活孤独凄苦,饱尝人间离愁别苦,为了表达内心的惆怅,故作下此词。

(10)、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忆平生

(11)、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12)、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3)、秋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14)、就拿这首《画堂春》来说吧,纳兰竟会在最后的结句中暗渡陈仓,“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纳兰刻意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那种暗示的力量。有意将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试想)纳兰是一国权相之子,本就不贫,现在却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已将自己降低身段,凑乎着颜氏,意思表达为,因“相对忘贫”,我同她(颜氏)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也则可以相对忘言了。如果能结合,就算去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妻,我俩也感至满足的。…?…

(15)、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16)、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17)、颜氏,就像一个澹泊得看不大清楚的人影,被含婼的命运、遮蔽在纳兰和妻子卢氏“举案齐眉”的光环之下,很少被人关注或寻探到,但她、却是确凿不移存在过的!…?…

(18)、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