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八句
1、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八句四句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3)、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4)、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5)、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6)、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麝团菰⿉。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缕。——张孝祥《点绛唇》
(7)、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8)、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出于: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9)、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0)、《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12)、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3)、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4)、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许及之《贺新郎》
(15)、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16)、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17)、⼩⾬湿黄昏。重午佳⾠独掩门。 —— 李之仪《南乡⼦·端午》
(1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__陆游《乙卯重五诗》
(19)、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出于:李之仪《南乡子》
(20)、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2、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八句四年级
(1)、《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便当裹⽶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3)、《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4)、翻译: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5)、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7)、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梦令》
(8)、遍插 今天端午节,愿你乘坐好运的.龙⾈,饮⼀杯消灾的雄黄酒,采⼀株长寿的艾叶,佩⼀个吉祥的⾹囊,吃⼀个⾹甜的粽⼦,有⼀个祥和的家庭,多⼀个幸福的微笑。
(9)、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10)、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1)、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2)、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3)、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白居易《把酒》
(1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5)、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16)、干货收藏!中国古代十大谋士(作文素材必备)>>
(17)、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9)、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失调名《端午》
(20)、《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端午节古诗诗句有哪些?
(1)、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去讵能还。国亡⾝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和端午》
(2)、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3)、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____文天祥《端午即事》
(4)、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5)、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6)、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7)、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
(8)、《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9)、天⽓润罗⾐,病起却忄⽋微暑。休⾬。休⾬。明⽇榴花端午。——范成⼤《如梦令》
(10)、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1)、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出于:陆游《楚城》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3)、《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4)、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15)、《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6)、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8)、《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9)、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张榘《念奴娇》
(20)、《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4、端午节的古诗诗句有哪些
(1)、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真的很多。从汤显祖到文天祥,从苏轼到杜甫以及贝琼、张耒,众多的文人骚客都曾为端午节赋诗吟句,或豪放,或悲怆……下面就分享几首给大家吧。
(3)、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4)、《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5)、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6)、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出于:王充《满江红》
(7)、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8)、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9)、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0)、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____殷尧藩《同州端午》
(11)、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12)、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13)、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4)、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____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5)、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出于:苏轼《浣溪沙·端午》
(1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7)、《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8)、《端午日》 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9)、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20)、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出于:范成大《如梦令》
5、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1)、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2)、翻译: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3)、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文天祥《端午感兴》
(4)、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出于:文天祥《端午感兴》
(5)、五⽇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6)、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张耒《和端午》
(7)、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8)、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9)、佳人相见一千年。《齐天乐》宋·杨无咎疏疏数点黄梅雨。
(10)、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1)、独写菖蒲⽵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楫何劳吊屈来。——汤显祖《午⽇处州禁竞渡》
(12)、《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3)、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5)、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16)、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17)、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18)、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9)、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20)、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1)、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出于:苏轼《屈原塔》
(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出于:万俟咏《南歌子》
(4)、翻译: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5)、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 欧阳修《渔家傲·五⽉榴花妖艳烘》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____殷尧藩《端午日》
(8)、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出于:文天祥《端午》
(10)、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出于:赵以夫《芰荷香》
(11)、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12)、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13)、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出于: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5)、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6)、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出于:苏轼《浣溪沙》
(17)、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8)、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9)、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黄公绍《潇湘神》
(20)、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宋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3)、《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4)、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5)、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6)、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____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7)、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8)、《端午即事》 文天祥·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9)、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0)、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1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出于: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3)、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潘尼《送卢弋阳景宣诗》
(14)、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5)、《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7)、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出于:张榘《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