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向的古人名言
1、关于志向的古代名言
(1)、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罗·勃朗宁
(5)、理想是有层次的,实现了初级理想,才可能去实现高一级的理想。
(6)、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7)、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知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一郑板桥
(10)、好汉立志达到目的,好马登程达到千里——鄂伦春族
(11)、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使我们骄傲,而又能够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作者:居里夫人
(12)、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为人类兄弟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涅克拉索夫
(13)、你生平得不到理想中的知心,等到世界末日也不会发现忠诚的朋友。作者:《天方夜谭》
(14)、释义:男人应该死在边疆野外,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运回故土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老死在子女身边?意思就是,好男儿应该战死沙场。
(15)、——李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6)、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战国·孟子释义:人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树立远大的志向就不能成功。寓意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能成功。
(17)、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恩格斯
(18)、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19)、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作者:方志敏
(20)、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关于志向的古语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2)、迎着阳光开放的花朵才美丽,伴着革命理想的爱情才甜蜜。作者:莫贵英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莎士比亚
(5)、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6)、8)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7)、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作者:(战国)吕不韦
(8)、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9)、“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篇,本作“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后浓缩为四字成语“青出于蓝”,比喻学生在老师的教导培育下成长,最终可能比老师更加优秀。
(10)、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11)、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12)、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影不断变化。雨果
(13)、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14)、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5)、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7)、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一一赵翼
(18)、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9)、在当前的社会中,很多人以欺骗别人为本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目光短浅、愚蠢无知的表现。因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有再一再没有再三再等别人都知道你是骗子了以后,再想建立个人信用,就难比登天了。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关于志向的古诗名句
(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勃朗宁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3)、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一一申居郧
(4)、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约翰逊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6)、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7)、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8)、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9)、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巴尔扎克
(10)、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1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2)、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3)、对于学习来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与乐是对立的统一。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不被学习中的苦,不被暂时的困难所压倒,从而信心百倍,持之以恒,只有这样苦中寻乐,以苦求乐,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奋勇拼搏,才能享受到胜利后无限的幸福与欢乐。
(14)、屈原放逐后和渔父的对话,显示出屈原的忠君爱国的崇高品质.大家都污浊,只有我一个人清廉;大家都沉醉,只有我一个人清醒,这就是被放逐原因。这话听起来似乎很离奇,但仔细一想,这真是亘古不易的道理。
(1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板桥的《竹石》诗,写的是竹子坚韧不拔的神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王冕的《墨梅》诗,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孤傲之气;“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16)、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17)、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8)、(司马迁)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20)、六年级上册的统编语文教材集中收录了两组格言。其中,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收录了四条名言: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了为国家奋斗终生的决心;出自曹植《白马篇》的名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为挺身而出,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死了就像回家一样坦然;出自《宋史·李纲传》的宋末将领李纲之口的名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意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表达了誓死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出自宋代诗人陆游晚年诗作《病起书怀》的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抒发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表现了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这一组格言,与这个单元几篇课文反映的主题是高度契合的。
4、志向的古代名言
(1)、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通达则持久。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贤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这样一种认知:万事万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遇到困境,原先曾经有利的条件也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时要主动调整、主动变化,在调整和变化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通过不断的动态调整,保证事业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
(3)、译文: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