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爱国情怀的诗句
1、抒发爱国情怀的诗或词
(1)、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2)、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3)、讲爱国诗词是讲不完的,因为爱国情怀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代代相传,亘古不变,有关爱国的诗词大家更是张口即来,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感动我最深的一位爱国诗人——陆游。
(4)、他死了,可他的神未灭,“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5)、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7)、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本为贵公子》)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令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8)、出处:(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9)、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10)、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荆轲《渡易水歌》
(13)、这是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谱写的中国远征军军歌《战场行》,这位抗日名将最终在缅北壮烈殉国。
(1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代)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5)、还有南宋抗元名臣文天祥《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原诗为:
(16)、比赛结束后,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李文超为获奖队伍进行了颁奖并合影留念。
(17)、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18)、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19)、释义: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20)、观众庞雪莲说:“我觉得这次活动举办得很好,很多参赛队伍都展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此我也祝我们伟大的祖国70岁生日快乐!”
2、抒写爱国情怀的诗句有哪些
(1)、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2)、经过激烈的角逐,东兴市城投公司诵读的《筑梦情缘》、东兴市税务局诵读的《国门东兴税务人》获一等奖,两队将代表东兴市参加防城港市比赛。
(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5)、所有原创稿件所表述的观点、内容、事实等,仅代表作者的认知和表达,不代表本刊立场。若有不妥之处,本刊在接到投诉24小时内删除原稿,敬请谅解。
(6)、在众声喧嚣大谈“爱国”的时候,让我们静下心来,沿着历史的脉络,翻开文学的篇章,在岁月轮回中感受那些先贤哲人、文臣武将、慷慨斗士乃至草民布衣的爱国情怀。
(7)、出处:(宋)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8)、直到今天,屈原激情挥洒的文字依然掷地有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之情,依然在叩击着人们的心灵。
(9)、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生命弥留的那一刻,有悲愤,有遗憾,更多的是对国家统一的期盼。他仕途曲折,心怀国难,却始终壮志未酬郁郁不得志。他不为个人而忧伤,忧的是国家、民族,对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业始终萦怀,情入梦境——“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12)、向本刊投稿,等于默认本刊对所投稿件具有原创版权推送权利。投稿者必须确保所投稿件系本人原创且未发表过,无任何版权纠纷。
(13)、所投稿件一周之内未用且未得到编辑用稿通知,作者可以自己处理。
(14)、译文: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15)、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7)、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18)、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19)、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20)、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3、抒写爱国情怀的诗句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3)、用夜光杯承载葡萄酒,这是战场上少有的休闲时刻,但正当饮用之时,前线却传来战报,敌人要来了。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本是一介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勇敢地走上了战场。时局动荡的江湖,最终无法承载理想的航船,当勤王之旅以失败告终之时,只看到零丁洋上的一叶孤舟,飘荡出他保家卫国的英雄情怀。
(8)、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
(9)、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10)、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12)、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13)、愿将此身报效国家,又何须活着回来呢?这是多少军民的泣血之语,正是因为有了先辈们的视死如归,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14)、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1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7)、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我知道的爱国名言警句诗词并不多,我想,无数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也知道的不多,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识字。然而这并不影响他的那颗爱国的心❤。这首就义诗是我小学的时候学的,然而却在心底深深的种下,这许多年并不敢忘记,以致于后来选择参加入伍,为保家卫国贡献一点点力量。爱国是每一个公民必须一心一意,前赴后继的,那是一种决然。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很多人生在和平长在和平,已经没有那种危机感了。有今天的环境是多少革命前辈前赴后继有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坚定的热爱祖国,才可以让这样的和平和谐富强的伟大祖国得以继续强大,屹立于世界巅峰。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18)、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抒写爱国情怀的名句
(1)、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2)、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陆游一生都在期盼大宋的军队可以收复中原,即使在临死之前,他依然盼望着能收复故土。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陆游最快炙人口的一首爱国诗也是他真正的泣血之作——《示儿》,时至今日依旧感染着人们: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让人潸然泪下,他一生主张收回中原,但直到他死去都没有看到这一幕,于是他告诫后人,如果哪一天收复中原了,不要忘记告诉我。为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他真正愿意“生当殒首,死当结草”;病榻之中的陆游依旧心系家国,十一月四日的晚上,风雨大作,英雄的豪情被飘摇的风雨唤醒,他挥笔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年老体衰的他幼稚地像一个孩子,明知自己没有能力再提刀立马,为国出征了,他还是执着着心中的信念,哪怕生命垂危,倔强的老男孩也有意气风发的时候,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他过上了他心心念念的军旅生活,寒冬时节,将士们入林狩猎,突然一头猛虎窜出,将士们纷纷逃窜,陆游却毫不怯弱,只见他“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消灭了猛虎,此后,他还以虎骨为枕,或许是为了纪念少年的意气,又或许是为了压抑心中过分躁动的抗金热情。
(8)、译文: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9)、解析:列强瓜分中国,堂堂礼仪之邦,却是衣冠委地。诗人是革命者,不惜“千金买宝刀”,随时准备将一腔热血洒在祖国统一的革命大业上。这是鉴湖女侠的飒爽英姿。
(10)、直到今天,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爱国情怀,仍然永驻世人心间。
(11)、抖擞精神,唤起国魂,思独立,心如百炼金坚。把微躯为国捐,把微躯为国捐。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难全。
(12)、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13)、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14)、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5)、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16)、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1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5、抒写爱国情怀的古诗句
(1)、辛弃疾曾接连遭到打击,头发也渐渐花白,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份报效国家的决心。
(2)、爱国诗篇中让人心潮澎湃的当属岳飞《满江红》《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4)、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5)、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6)、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7)、穿越时光的隧道,还有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和诗词篇章,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心灵。
(8)、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9)、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无数先烈,化笔为刀,抒发内心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民族存亡而奋斗的决心。
(10)、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强烈,最猛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爱国的人,就是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国家更加强大。
(11)、最经典的名言当属明 (王夫之) 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2)、译文: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13)、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他指挥的军队,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立战功。敌人最怕他的军队,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岳飞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非常高兴,决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把岳飞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要障碍,又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岳飞被害时,才三十九岁。了解了这些情况,对这首词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14)、来自东兴市卫健、城投、教科、税务、人社等系统的13支代表参赛。在比赛中,各参赛队伍声情并茂,各展所长,配合着优美的伴奏音乐,以及动感多姿的伴舞,美轮美奂的舞台背景,让现场观众陶醉在一篇篇经典美文中。《生命的太阳》、《筑梦情缘》、《信仰之光》、《爱祖国更爱家乡》等朗诵作品,抒发爱国情怀,弘扬爱国精神,表达了对祖国的拳拳深情及诚挚赞美,礼赞伟大祖国、伟大时代。
(1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在一声声号角声中,将军放下酒杯,跨上战马。
(17)、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19)、佟麟阁,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进犯南苑,时任第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壮烈殉国。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2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译文: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2)、画家用线条,作家用文字,而诗人则用一句句或婉转或豪迈的诗句,传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3)、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4)、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5)、陆游至死不忘恢复中原,他以激昂热切的笔调,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诗人爱国报国之情。赤子之心,永生不灭。
(6)、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胡皓《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7)、 有人说,陆游的一生成了悲剧,一个文则名满天下,武则挺身刺乳虎的英雄人物,最终活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悲情的注脚。是啊,他的一生,确实不幸,事业上,奸臣当道,使他仕途忐忑;爱情上,情深缘浅,钗头凤终成千古遗恨。可无论时局如何摧残他,他终究是那个“刺虎腾身万目前,白袍溅血尚依然”的热血抗金的爱国好男儿。
(8)、解析:人死后可以说是无牵无挂了,可诗人却心系未收复的失地。他以激昂热切的笔调,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诗人爱国报国之情。
(9)、出处:(宋)范成大的《州桥》,诗人重踏故都,看到沦陷后的汴京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于是,便通过对汴京父老急切地盼望宋王朝早日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的描写,表达了广大沦陷区的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对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统一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情绪:“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其感情何其浓烈;
(10)、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11)、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1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3)、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战国)屈原《国殇》
(15)、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6)、网址:http://www.dongxingnet.com/html/zhongwen/yindao.html
(17)、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9)、《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