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133句孔子教育格言 经典语录(孔子教育人的话)

孔子教育做人的语录

1、孔子教育经典语录

(1)、(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4)、(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5)、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6)、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8)、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厚重的灵魂来自对外界的思考与经历,只有经历过痛苦,给心灵留下痕迹,才会懂得体谅,变得深沉。

(9)、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3)、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6)、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要更抑制一些。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名句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0)、反坫,反爵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之。若与邻国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为之,如是,是不知礼

2、孔子教育格言 经典语录

(1)、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生活从不缺乏挑战,我们能做的就是抱最高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所谓“面向人生的教育”,从正面说,它是指孔子的教育服务人的一生,教育是使人的生命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反面说,它是指孔子的教育是非宗教的,它重人事,轻鬼神,不迷信。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7)、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8)、孔子教人做人,主旨在于使人人格完善,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和他的价值观有直接的关系。他曾经说过:“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认为人的人格力量比权势要大得多。

(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1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摘孔子《论语》

(1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2)、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1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7)、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0)、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3、孔子教育人的话

(1)、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听其言而观其行。

(2)、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名言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巧言乱德。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6)、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8)、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祥。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地称过。

(9)、(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0)、▲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5)、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9)、没有必要事事追求完美,也没有必要为了追求完美逼迫自己。完美是追求不到的。

(20)、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4、孔子教育名句

(1)、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http://www.ohcom/a/201204/810html

(4)、孔子的教育作用观就是"教育是和政治分不开的,教育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孔子之努力于教育,也就是为培养自己的实力,作为政治资本,以便更有效地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基于这一目的,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他认为老百姓应该受教育,这些思想又比奴隶制时代前进了一大步。孔子承认知识和道德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因而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的"有教无类"主张,也是从"性相近"的思想源出的。

(5)、想要完全做到无惑、无忧、无惧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不间断地修炼,提升,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6)、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8)、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不可及。

(9)、(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0)、起起伏伏是生命的常态,有起有落才叫人生。高潮与低潮相交替,恰恰说明你是个在意生活,有目标有追求的人。

(11)、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子名句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4)、(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摘孔子《论语》

(17)、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是近期奋斗目标。

(18)、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19)、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2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孔子教育做人的语录摘抄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千万别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3)、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8)、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9)、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10)、(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语录

(12)、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13)、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4)、(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5)、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7)、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18)、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19)、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20)、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3)、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6)、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9)、(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0)、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11)、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满腔热情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多宝贵的时间。

(12)、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1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孔子名句

(1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1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摘孔子《论语》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孔子是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大家知道孔子做人方面名言名句有哪些呢?同学们,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孔子做人方面名言名句,一起来阅读学习吧!

(19)、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2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3)、先行登上崖顶的人,不要只顾自己极目四望看万壑风光,而应该向崖底扔下一根绳子。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些在下面苦苦攀爬的后进者向你仰望时,会像看一尊山神。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5)、夏礼,吾能言之,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8)、孔子语录:《关罘,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人的一生,总是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1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3)、(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