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126句论语经典语段摘抄(论语精彩摘抄)

论语经典摘抄赏析

1、论语摘抄解析

(1)、(赏析)《论语》多次提到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孔子对学习有很高的要求,要求自己不停地学,少说话多做事。他还对自己的弟子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却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大加赞扬。

(2)、当仁,不让于师。(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4)、赏析:孔子曾经对子夏说:“你应当成为君子一样的儒生,而不要做小人式的儒生。”

(5)、(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赏析)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8)、(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9)、言外之意:辩别君子,应着重观察他的德行,表相是可以变的(易,译意与周易的易,变化。);侍奉爹娘,能尽心尽力;为君主能奉献自身(“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

(10)、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1)、我们在这一段中看到了孔子内心的庄严和信仰。孔夫子认为,我们物质文明上的发达生活仅仅是一个标志,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这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一份安定和对一种政权的认可。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理念。

(12)、(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3)、综合以上三句话,这貌似教导,实质应该是献策。用人之道,在于人品,其次才到能力。如想国家顺利发展,应重用“仁”者。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1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17)、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议论,过往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那些过去的事情所困扰。

(18)、(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19)、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20)、(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论语经典语段摘抄

(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富且贵焉,耻也。

(5)、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在生活中,还是有着不少人是喜欢论语的,而且论语是富含了大量的哲理的,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好处的,我和大家一起离开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8)、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0)、(译文)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11)、(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9)、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0)、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3、论语精彩摘抄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赏析:礼仪的作用,是以和为珍贵。先王传下的大道,都是以“礼以和”为最好的,做事情无论大小都遵从。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说出了礼是普遍的规范。

(5)、(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6)、翻译: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7)、(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8)、(赏析)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9)、(译文)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0)、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1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14)、(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15)、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6)、翻译:孔子说:仁是什么呢?自已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是别人事事行得通。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论语经典段落摘抄

(1)、(译文)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2)、(译文)(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3)、(1)色:容色。这里指子女侍奉父母时的和颜悦色。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注释)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6)、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8)、见善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论语·季氏》

(9)、(译文)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10)、(释义)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尽了自己的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老师传授的学业可曾用心温习?

(11)、(赏析)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12)、(译文)《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3)、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14)、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18)、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

(19)、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愿车,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6)、翻译: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7)、(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收集孔子教授学生的时的点评与言行编撰而成,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的经典哲理,道理深刻朴实,是不可多得的传统名篇。

(11)、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12)、赏析:只用法令去治理百姓,使用刑罚去管理他们,人民会只求得免于犯罪和刑罚,而失去了自我的廉耻之心。

(13)、翻译: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14)、(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15)、(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16)、(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17)、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1)、赏析:君子如果不庄重,这样便没有了威望,学习就会变得轻浮,不牢固。这句话与《道德经》中所说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含义相通。

(2)、赏析:我自己拥有车马,和华美的裘衣,愿意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即便是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抱怨。

(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5)、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6)、(译文)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7)、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8)、答案是否定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古人看来,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么即便在短时间内或许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是时间长了就总会有同样性情和抱负的人过来与他亲近。"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在这里讲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经验,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规律。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1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13)、能做到孝顺父母与尊敬兄长的人,基本不可能犯上作乱。当然,亦会有例外,比如‘间谍’。国内最早的描述应该是:谍,军中反间也。主要有足够的动机,有可能是反规则的.。毕竟古代是社会观,与现代的世界观,所包含的复杂性是不可并提,扯远了。。。

(14)、(译文)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6)、言外之意: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仪,他所学所讲的也就不靠谱了。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他们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也。有了过错,就不要畏惧认错,并改正。

(17)、(译文)子贡问怎样实现仁,孔子说:“工匠要把活儿干得好,一定要先把工具弄得精良好用。(要实现仁)生活在国家中,就要侍奉那些品德高尚的大夫,结交那些仁义的士人。”

(18)、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在生活中,还是有着不少人是喜欢论语的,而且论语是富含了大量的哲理的,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好处的,我和大家一起离开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

(19)、(赏析)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2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释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谨慎地尽礼尽哀,对祖先要诚敬地追念致祭,(能做到这样)民间的风习,就会归于淳厚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3)、(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4)、(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译文)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6)、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