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做人的名言
1、孔子说的做人名言警句
(1)、先行登上崖顶的人,不要只顾自己极目四望看万壑风光,而应该向崖底扔下一根绳子。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些在下面苦苦攀爬的后进者向你仰望时,会像看一尊山神。
(2)、中庸之道离人并不遥远,只是人们在修道过程中故弄玄虚,使得道远离了人。“道”是众人之道,它不是脱离人群之上的空中楼阁,也不是超脱于人世之外的不传秘法,它从未尝远离过人,一直伴随着人周围,只是人们自己不愿意去修道罢了。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宽容是互赠的礼品----你能宽容别人,别人也不会难为你;苛求是对刺的尖刀-----你苛求别人,别人也不会饶了你。在宽大平和之中,认识这世界的可爱和可赞之处,才不辜负我们这难得的一生。
(6)、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源于欲望,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减少烦恼的秘诀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欲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绑架的心灵。
(7)、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8)、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9)、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10)、⊙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1)、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1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3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35好学,其蔽也狂。
(15)、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6)、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17)、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8)、1)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1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教书育人的名言
(1)、⊙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3)、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
(7)、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这句话说明人要有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精神。
(8)、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9)、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别人的脚步注定是别人的去处,自己的双脚走出的是自己的路。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10)、3)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1)、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12)、⊙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3)、⊙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4)、⊙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5)、慷时间之概的`人,命运之神会对他很吝啬。只有惜时如金的人,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挤干时间这头奶牛最后一滴乳汁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阔佬。
(1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欢迎欣赏孔子教学方面的名言!
(18)、⊙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孔子教育人的名言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7)、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8)、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9)、⊙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0)、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1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2)、5)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3)、(释义)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1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5)、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1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7)、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孔子教人做人的名言
(1)、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2)、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7)、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1)、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2)、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6)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兵地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都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
(17)、3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孔子教做人做事的道理
(1)、⊙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2) 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0)、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1)、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2)、孔子(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13)、(“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4)、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15)、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16)、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9)、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4)、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爱好学习就能接近智慧,努力实行就能接近仁义,了解耻辱就能接近勇敢。孔子这里指出了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好学、力行、知耻。
(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9)、7)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