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名人名言
1、道家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
(4)、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5)、大意: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6)、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7)、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8)、(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11)、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5)、(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1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1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8)、我若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19)、(大意):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0)、痰有六:湿、热、风、寒、食、气也。饮有五:支、留、伏、溢、悬也。皆生于湿。
2、道家经典名言50句,超世境界
(1)、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2)、(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3)、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6)、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8)、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施以仁义之德,这样它的善政可以泽及百姓而流传很广。
(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10)、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11)、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魄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
(12)、(大意):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13)、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14)、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15)、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16)、(大意):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17)、1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18)、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0)、回复"1"查看什么叫做道历回复"2"查看道教基本知识回复"3"查看道教常识问答回复"4"查看道德经1~35章《漫议》回复"5"查看道德经36~81章《漫议》回复"6"查看斋醮科仪文化回复"7"查看关于道教的请神开光回复"8"查看中国传统十二生肖的来历回复"9"查看认识二十八星宿回复"10"查看道教的立教过程回复"11"查看道教内丹学形、气、神入门功法及其要点回复"12"查看鬼的定义回复"13"查看道教文化中的婚姻观回复"14"查看关公什么时候成为民间的财神回复"15"查看什么是戊不朝真回复"16"查看五百灵官回复"17"查看“五戒”的认识和意义回复"18"查看五行思想的起源、演变与影响回复"19"查看说说阴阳与八卦回复"20"查看四柱镏金口诀。回复"21"查看道教常住过斋堂仪范 回复"22"查看道教神像供养礼仪
3、道家十二句经典名言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3)、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4)、健康所系,生死相托,大医精诚,人道关怀。此句出自医学院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希波克拉底誓言》。
(5)、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6)、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8)、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
(9)、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10)、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14)、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
(17)、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18)、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19)、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2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4、道家名人名言大全短句
(1)、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2)、大意: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3)、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4)、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明朝人,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对道家医学的继承是多方面的,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其著有《濒湖脉学》。
(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7)、14)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文子《文子》
(8)、(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9)、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13)、(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14)、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15)、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16)、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1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
(18)、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无名氏 《别诗》
(19)、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20)、(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5、道家经典名言
(1)、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2)、(释义)(人类)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作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因为众生都是平等的。
(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7)、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营散,谷消则卫亡,神无所居。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气和,营卫乃行,常有天命。
(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9)、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0)、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2)、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13)、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14)、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1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6)、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7)、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18)、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19)、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20)、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里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也涉及不同的命运观问题。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生只能消极地听凭命运的摆布。史称,张载“喜论命”,他继承思孟学派的“天命”观和“正命”观,并作了新的发挥。张载区分了人的两种不同命运:一种是“求”而不能“得”的,也就是不可控的,主要指死生、富贵等;另一种则是“求”而能“得”的,也就是可控的,主要指道德、精神等。张载积极主张“顺受其正”,“修身”以“立命”。就是说,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做到“命立”而“心诚”,确立有意义的人生。因此,“为生民立命”就是要教育民众,使他们自觉地对自己的命运方向做出选择,以确立生活的精神价值和意义。
(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3)、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5)、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