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114句形容人多又热闹的成语(形容人非常多的成语怎么说)

形容人非常多的成语

1、形容人非常多的成语

(1)、(皱眉蹙眼):蹙:收缩。皱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2)、屦贱踊贵:原指被砍郐的人很多,致使鞋子价贱而踊价贵。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也比喻犯罪的人多。

(3)、(肩摩袂接)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4)、掎裳连袂: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5)、译文: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6)、成语出处:宋楼钥《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觥筹交错(gōngchóujiāocuò)成语解释:酒杯和酒筹错杂放置。

(7)、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8)、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9)、(神仙中人):对容貌端美,神态飘逸者的美称。

(10)、(形输色授):指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

(11)、例句: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12)、举袖为云:表示人很多,举起袖子就像云一样。

(13)、成千盈百:超过比一百和一千还多。形容非常多。

(14)、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15)、释义: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16)、(眼饧骨软):眼饧:眼色朦胧。视觉模糊,骨节酥软。形容迷矇疲倦的神态。

(17)、水泄不通(shuǐxièbùtōng):泄:排泄。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18)、出处:大桥式羽《雪岩外传》第十一回:“到了云栖山门口,早就挤得人山人海,但见万头攒动,和啧啧称羡的声音。”

(19)、(摩肩如云)摩:摩擦。肩碰肩,如云一样密集。形容人多拥挤。

(20)、(出自)《雪岩外传》第十一回:“到了云栖山门口,早就挤得人山人海,但见万头攒动,和啧啧称羡的声音。”

2、形容人多又热闹的成语

(1)、项背相望、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万人空巷、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比肩继踵、座无虚席、济济一堂

(2)、人多嘴杂: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3)、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4)、看那边,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那一个个人脑袋比蚂蚁还多呀!

(5)、请在今天所学的几个成语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造句吧~看看谁的句子最贴切最有文采!

(6)、(高情逸态):高情:高雅的情趣;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仪态。

(7)、肩摩踵接: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多而拥挤。

(8)、川流不息: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9)、拼音: mó jiān jiē zhǒng

(10)、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11)、踵接肩摩: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12)、屯街塞巷形容人多拥挤。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

(13)、比肩接迹: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14)、漫地漫天漫:满。充满天地之间。形容数量极多,到处皆是。亦作“漫天漫地”。

(15)、举袖为云:表示人很多,举起袖子就像云一样。

(16)、(撺哄鸟乱)撺哄:怂恿,起哄。形容人多起哄,七嘴八舌,像鸟聚集在一起一般噪乱。

(17)、(道貌俨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18)、踵趾相接: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19)、(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20)、(成语新解):当了“妈”以后的男人得更加阳刚。

3、形容人非常多的成语怎么说

(1)、川流不息(chuānliúbùxī)(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2)、比肩接踵: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3)、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

(4)、遮天盖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5)、描写人多的成语有: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门庭若市人山人海拼音:rénshānrénhǎi解释: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出处:明末冯梦龙《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这寺中每日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布施的财物不计其数。译文:这寺庙每天人群如山似海,好不热闹,不是的钱财物品也不计其数。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用于公共场所近义词:川流不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人来人往反义词:荒无人烟、人迹罕至例句:节日的公园人山人海,热闹极了。熙熙攘攘拼音:xīxīrǎngrǎng解释: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译文:天下的人和乐,都为了利益的到来,天下的人纷乱你都为了利益的失去。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喧闹。近义词:门前冷落、门可罗雀近义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例句:庙会上,人们熙熙攘攘,节目各式各样,物品五花八门。人头攒动拼音:réntóucuándòng解释::形容人很多,拥挤着移动。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出处:现代岁惟《你是长夜,也是灯火》:”她喜欢他身陷茫茫人海,人头攒动,烟熏火燎,菩萨低眉颂,红尘万户侯。近义词:熙熙攘攘,人流如潮,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反义词:人烟稀少,人迹罕至。例句:测试发射的指挥大厅里灯火辉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拼音:mójiānjiēzhǒng解释: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出处:2002年5月5日《文汇报》谢大光《走进周庄》“小心踏上拱桥,周庄顿时立在面前:街楼古屋参差着,逶迤着,摩肩接踵地向你涌来,倒显得桥下的水流淌得如静止一般。“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近义词: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接踵比肩、人头攒动反义词:门可罗雀例句:节日的公园里,游人摩肩接踵,十分拥挤。门庭若市读音:méntíngruòshì解释: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译文: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近义词:车水马龙、车马盈门、人山人海、比肩接踵反义词:门可罗雀、门庭冷落例句:老舍《四世同堂》:“粉妆楼有许多朋友,一天到晚门庭若市。”

(6)、羽毛丰满:小鸟的羽毛已经长全。比喻已经成熟或实力已强大。

(7)、杀人如麻: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8)、例子:共青团员都打扮成去远足的样子,每人提了个提包,有的是挂包,~的会集在厂里的球场上。(茹志娟《新当选的团支书》)

(9)、近义词: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反义词:泾渭分明、黑白分明

(10)、释义: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11)、宾客迎门盈门:满门。客人挤满门庭。形容家里客人非常多。

(12)、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3)、(成语新解):当家里其他人都起床后,就会用各种手段发出噪音,逼最后一个人起床。形容周末不能睡懒觉的窘境。

(14)、水泄不通:〖解释〗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同“水泄不通”。

(15)、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项背相望:原指前后相顾,后多用内来形容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户限为穿: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16)、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17)、挨肩擦背:挨:靠拢;擦:摩擦。形容人多拥挤。

(18)、(解释):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19)、(吮毫搦管):搦:持、拿;管:指毛笔。磨好墨汁,把毛笔沾湿。常指写文章构思、动笔的神态。

(20)、(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4、形容人非常多的成语要带有水

(1)、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2)、为善最乐: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3)、座无虚席:虚:空。席:座位。没有空着座位,一般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人很多。

(4)、肩摩袂接: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5)、也指来往客人很多。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6)、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7)、(磕头撞脑)磕、撞:碰。跑在地上叩头行礼。也指用头顶撞他人,表明不肯善罢干休。也形容由于人多,人与人之间相互拥挤碰撞。

(8)、(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9)、(过市招摇)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10)、人多手杂:指动手人多。也只人头杂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11)、(锦囊妙句)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优美的诗句。

(12)、沸沸扬扬:沸沸:水翻滚样子;扬:上升,升腾。像沸腾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

(13)、人山人海(rénshānrénhǎi):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14)、众说纷纭: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15)、户限为穿: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人很多。

(16)、人才辈出、比肩接踵、僧多粥少、寡不敌众、阴阳怪气、比肩继踵、

(17)、(人山人海)rénshānrénhǎi解释: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出处:明·施耐版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权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18)、成语解释: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19)、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20)、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5、比喻人多

(1)、人欢马叫: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2)、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3)、人多阙少:谓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

(4)、(研究表明):目前最伤害家庭关系的事情就是辅导孩子作业,尤其是数学作业。这项工作不仅伤害亲子关系,还会伤害夫妻关系。95%以上的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感觉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及当年的自己,而100%的夫妻认为这是对方的基因导致的。 

(5)、众喣漂山: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6)、结驷连骑:驷:古时一乘车所套四匹马;骑:骑马人。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7)、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喧闹。

(8)、结驷连骑:驷:古时一乘车所套的四匹马;骑:骑马的人。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9)、人多手杂: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10)、(用法):作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用于公共场所

(11)、例子:众人~将他扛抬了出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12)、释义: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13)、人浮于事: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14)、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15)、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车水马龙(chēshuǐmǎlóng)成语解释: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

(16)、奔走如市:走:跑。市:集市。形容为某种目而奔忙、活动人很多。

(17)、出处:专明·施耐庵《水浒全传属》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18)、成语解释: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19)、人来人往(rénláirénwǎng)成语解释: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20)、(骈肩迭迹)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1)、(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2)、人多势众声势力量大。填街塞巷形容人非常多。

(3)、比肩接踵: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4)、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川流不息门庭若市络绎不绝挥袖成云万人空巷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千军万马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人来人往,万人空巷,熙熙攘攘过江之鲫挥袖成云千军万马1挨山塞海形容人多拥挤2肩摩袂接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3比肩叠迹肩膀相靠,足迹相叠。

(5)、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景象。

(6)、水泄不通: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7)、(披襟散发):敞开衣襟,蓬松着头发。形容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8)、摩:摩擦。肩碰肩,如云一样密集。形容人多拥挤。

(9)、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10)、 (解释):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11)、(如醉如狂):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12)、出处:〖出处〗宋王迈《观猎行》: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

(13)、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14)、宾客如云: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