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经典语录
1、十句顶级禅意短句
(1)、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2)、我们常常讲,人老有几个相反的现象: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来眼泪就出来了;现在的事情告诉他马上就忘记了,小时候的事情都会记得;坐着就睡觉,躺下去睡不着。人老了很多古怪的事情,都是相反的。医学的道理,心肾不交就是水火不交了。道家有个办法,不管老年中年或是少年,失眠时,把身体蜷起来睡,变成婴儿状态,两个脚缩拢来,两手也抱起来,容易睡着,这是勉强使心肾的气交。交就是连起来接上电了,这样可以睡着。
(3)、22)真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出离什么地方?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
(4)、中国文化,什么叫做事业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5)、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失意忘形。所以我就体会到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做学问,只要做到“贫贱不能移”一句话——能够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失意也是那个样子,到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仍是那个样子,这是最高修养,达到这步修养太难了。
(6)、深入来说,就会涉及到很多有关道家文化,或者佛家文化的相关内容。儒家的思想文化也经常提到这个东西,不过是说法不同罢了。
(7)、我们研究历史上一些成功和失败人物的性格,会发现很有趣的对比。有些人的性格,喜欢接受别人更好的意见。不过,能立刻改变,马上收回自己的意见,改用别人更好意见的人太少,刘邦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而项羽对于自己的主意,就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8)、耕种你的心,怎么样利用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实际上只要你用心,没有办不到的事,这个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9)、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0)、中国的文化,师生之间有如父子,过去有“一日从师,终身若父”的情形,而老师对于学生,也负了一辈子的责任。我们亲眼看到的,几十年前,还保留了这个风气,一个学生纵然中了状元,官作得很大了。回到家乡,看见老师,而老师既没有功名,也没有地位,学生对他一样的要跪拜,和当年从师一样。学生对老师是如此,老师对学生,也是负了一辈子责任。
(11)、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地生下来,无可奈何地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地死掉。
(12)、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1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14)、生,来自于阴阳的消长转化,生生,是指阴阳之间不停第相互运动相互转化。这句话常常和“天地大德曰生”一起使用,主要是说明天地万物无时无刻都处在运动发展之中。在人事来说,生,就代表着希望。古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好玩的国学说“只要还有眼泪,生活就有希望”。
(15)、子贡所讲孔子的温、良、恭、俭、让,是讲孔子的修养,是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大成,他有了这样高深的修养,所以他的目的,就是我国古代的“淑世主义”,他具有救世救人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他的千秋大业。千秋大业就是学问思想,千秋事业在当时是很寂寞的,例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等等,在当时并未受人重视,可是德及万世,名震千古。孔子这种千秋事业是要集中国文化、思想、精神之大成,认清楚自己的任务,牺牲现实的荣华,才能够做到。
(16)、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今翁垟街道地团社区桥头村)。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之一。
(17)、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
(18)、如果你不愿意继续,不要随手去拿他给的东西,可能他在心里都已经暗暗标好了价格。
(19)、当阴茎勃起时,排除杂念,闭目内视(想)会阴穴,并放松会阴穴。几分钟后阴茎就萎缩不举,有解除性欲之妙。久之则元阳充盈,身体日益健康。这是习练本功法能否成功获得益寿健身的关键。否则就陷入江湖上所说的“房中术”,“阳刚法”走到邪路上去。这第一阶段应注意的事项还有:3~5天内,右手的指掌腕,肘臂均酸痛不适,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感觉更为突出。只要坚持下去10天左右自然适应。按摩的部位――肚脐下的丹田穴。有发热和疼痛感。开始时手法可轻一点。以免擦伤。按摩的部位还会出现一些小丘疹和厚茧。过几天就脱皮痊愈,这都是正常现象。这里还要说明一下这个下丹田穴,它位于肚脐下三横指的地方。他是人体经络的要穴,一般气功界在练功时多强调意守丹田和气沉丹田。久之,在丹田区就产生一股热气,(或凉麻酸沉等)慢慢地经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回归下丹田,完成小周天。
(20)、譬如孟子的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管天下。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倒霉,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别管外面的事,至于职业做什么都可以,职业跟学问根本是分开的。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如果有机会叫你出来做事,那就不是为个人,是为整个国家社会做贡献。这是孟子的教育
2、南怀瑾经典语录50则
(1)、曾几何时,我们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
(2)、古今中外,人类心理都是一样的,多半爱吹牛,很少见诸于事实;理想非常高,要在行动上做出来就很难。所以,孔子说,真正的君子,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3)、17)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5)、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6)、要记住每一个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们本可以不这么做的。
(7)、人生长途漫漫,我们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完美,摔上几跤,走几段弯路,这并非坏事,至少让我们品尝了挫败,增添的阅历,让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或许走过终点时我们才明白,一路平坦却少了风景,没有转折也多了平淡。只要经历了,尝试了,走过了,我们赢得的,就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8)、3)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9)、南怀瑾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其出版代表作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共计三十多册,后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10)、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
(11)、其三:无著天亲去未来。眼前兜率路崔嵬。人间论义与谁证。稽首灵山意已摧。
(12)、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13)、那些年爱过的人,他们提前下了车,给了你所谓伤害,后来想想挺好的,至少在你最懵懂的年纪教会你爱与放手。现在一个人抚平生活的难,孤独也能乐观,宁可单身,也绝不轻易把最好的自己浪费在错的人身上。爱情像开慢车,急不得,缘分自会安排相遇,那个适合你的人,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人。
(14)、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5)、10)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不一定这个形式就叫佛教,那个形式也是佛教。所以你们青年们要弘法,能够一句佛话也不讲,一个佛字也不提,就能将这个道理教导别人,就是佛法!何必要加一个“佛”字呢?那只是外衣呀!这个外衣是可以脱掉的。
(16)、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17)、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18)、言为世范,行为士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19)、人生四句话:活着就是胜利,挣钱只是游戏,健康才是目的,快乐才是真谛!
(20)、19)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如果说去拜拜祈祷一下,那是迷信的作法;想靠佛菩萨保佑自己,老实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样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换句话说,你自助而后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坏事,赶快到佛菩萨前面祷告,说声对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3、南怀瑾金典语录
(1)、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和谐,这也是易经中这句话的哲学精髓。从国家的治理来说,只有保合太和,才能万国咸宁,对于人生来说,内心和谐才能万事顺遂。
(2)、很多关于我的事儿,连我自己都没听说过,却被你们说的风生水起。
(3)、人人都以为为自己好,自己就会越来越好。殊不知,太为自己好的人,往往得不到福报,也就越来越差了。相反地,不为自己好,就想着为别人好,那上天反而不会亏待他,而他慢慢地就会变好起来。
(4)、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可贵了。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
(6)、编后语:那种捏着鼻子,硬着头皮都不想做的事,往往能带给人你最希望的结果。因为,人最不想僧碰触的就是困难和短板,而克服了困难,弥补了短板也会给你带来可观的收益,有时候刁难自己,就是厚待自己。
(7)、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8)、多跟人格成熟、品行可靠的人往来,帮忙你成长,急难的时候可靠。多和老年人往来,可以学很多经验学问。
(9)、8)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10)、每天早晚(早上醒来未起床前,晚上上床未入睡前。下同)平卧床上,枕头尽量放低两腿自然伸直。两足分开与肩平齐。2左手五指抓阴囊,稍用力按摩两睾丸,附件及精索和阴茎根,以稍有痛感而又能忍受为度,妇女则左手按摩两乳房。同时右手拇指按压在肚脐眼,食指压在中指背上,用中指的指腹,沿着肚脐眼到阴茎根的这条直线上往返行功按摩10分钟,速度以每分钟70~90次左右为宜,一返一复为一次。这是练本功法第一阶段所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法。这个手法是启动真阳并使之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壮阳和治疗阳痿早泄的要法。
(11)、2)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12)、很好的东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时,一切都没有用。还有就是得其“位”,如某件东西很名贵,可是放在某一场合便毫无用处;假如一个美玉的花瓶,放在厕所里,这个位置便不太对。人生一切最好就是得其时、得其位。时就是运气。光有运气,没有位也不行。等于人家请客吃饭,请帖上请到你,你跑错了地方,那个房间没你的座位,照样吃不到东西。
(13)、在世界上有两个东西是没有办法实验的,就是政治和军事。这两个东西,包罗万象,变动不居。从历史上看,古今中外的政治,专制、君主、民主、集体,究竟哪样好?谁能下得了这个结论?尤其现代的中国,几十年来,西方的什么思想文化,都搬到中国这个舞台上来玩过,但是西方思想是西方文化来的,结果如何呢?所以为政的人要了解人生,要有经验,要多去体会。
(14)、中国古人不轻易写书写文章。今日很多的文章、戏剧、新闻,写的是社会坏的一面,对小孩子有很坏的影响,这种文字对社会的影响比杀人还厉害。其实写的人未必有心教人学坏,也有写正面的,但是接受的人不看正面。古人对人类这种心理非常了解,所以下笔非常严谨。
(15)、人一旦有了追求,光阴就荏苒了,岁月就如梭了,时间就白驹过隙了。
(16)、没有女人单靠外貌赢得男人的尊重,也没有女人完全素面朝天举止粗俗获得男人欣赏,更没有女人能不加修饰就与岁月抗衡......想来想去想明白一个问题:我发现女人很在意自己在男人眼里什么样,而男人总是在意自己在世界眼里什么样。因为这点区别,男人总在搏杀世界,女人总在搏杀女人。---六六
(17)、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18)、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9)、用直接按摩下丹田的手法,使热气即真阳能够尽快的萌动。这就是本功法之所以简单神奇速效的奥秘所在。第二个阶段:先用第一种手法和第二种手法各练一遍,接着又用第三种手法和第四种手法也各练一遍,前后共约20分钟,这第二个阶段练49天。全套功法共练85天左右(上面说的天数次数都是大概数,不是绝对数)。
(20)、有一个办法很简单,你做到的话,包你有用处。当你要发脾气的时候,你赶快做个气功,把嘴巴一张,先吐一口气,再用鼻子吸一口气,咽下去,再说要不要发脾气。……那真有气耶!人生气时,硬是有一口气,不是假的。
4、南怀瑾经典语录名句
(1)、孔孟思想,本来与道家是不分家的,这种分家是秦汉以后的事,到了唐代,讲中国文化,已不是儒、墨、道三家,而是儒、释、道三家了。现在要研究真正的佛学,只有到中国来。欧洲人乃至日本人讲的那一套是不正确的。
(2)、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3)、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4)、一个人是应该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5)、15)所有的佛法不密宗天台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脱的。你被自己的感情观念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脱。我告诉过你们,学佛要学解脱,学道就要学逍遥。结果你们学得苦死了,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何苦呢?
(6)、心空了,身心也就自然而然放松了,精神也就自然而然内敛了。这样身安而后道隆,就能前途无量,后福无穷。
(7)、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8)、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告诫自己的学生:得意时勿弃志,失意时勿忘形。
(9)、我还有个主张,希望大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观察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做镜子,古代每个时代,怎么失败的?怎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
(10)、不要等到人生垂暮,才想起俯拾朝花,且行且珍惜。
(11)、当将军的五个条件:像牛一样的健壮;像狗一样的下贱;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像猴子一样的精明;像魔鬼一样的魅力。
(12)、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它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13)、7)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
(14)、不管事物有多复杂或困难,都要以平易简单的方式来观察,那就可掌握天下的真理了。易经告诉我们,天下的大道其实都是最简单的,聪明的人善于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15)、我当年什么都去学,不管有道无道,都要向他们摸索一下。另外有一个方法,对于高血压、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处。上座,心里头什么都不想,只念一个“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1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7)、人生,就难有完美。无论我们,想的多么周到,做的多么认真,也有遗憾,也有缺憾。生命的历程中,圆满,只是理想,只是憧憬,只是我们内心的愿景。路还在前行,卸下所有的伪装,人生故事里的大多数结局都源于你的选择,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18)、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9)、教育的目标,敬业乐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学问乃一生之事,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20)、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5、南怀瑾经典语录,读懂了受益终身
(1)、 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2)、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3)、有最高的诚恳,就是最成功的人。所以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不要玩花样玩手段……将来什么人成功呢?一个笨人,一个不玩手段,对人做事非常诚恳的人。这是天地的法则。
(4)、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5)、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6)、要记住每一个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们本可以不这么做的。
(7)、我认为今天的文化,主要在四个东西上面转。一个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个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一个凯恩斯的消费刺激生产,第四个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思想。这四样转了一百多年了,空前未有。现在的整个人类世界,思想文化困惑很多,这一点你们要注意。其实,消费刺激生产,是最坏的经济思想观点。
(8)、后来,我终于能接受,我们不会再在一起这个实事。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继承那些,你拥有的让我着迷的品质,好好地生活下去。
(9)、过去的历史,对于人才,有三个基本的原则,便是才、德、学。有些人的品德是天生的——品德往往大半出于天性——但没有才能。我们知道有品德的人,可以守成,教这种人到大后方坐镇,好得很;教他设法打开一个局面,冲出去,那他办不到,他没有这个才,他只有守成之才,没有开创之才。所以守成之才,偏重品德。而才德两个字很难兼全的,但有一个东西可以补救,那就是学,用学问来培养那所缺的一面。有些人虽然天生有才有德,但还是须要学问来培养的。
(10)、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
(11)、我们看历史上伟大的成功人物,遇事常说:“我不懂,所以要请教你,由你负责去办,大原则告诉我就行了。”说这话的人就成功了。如果硬充懂就不行,结果一无所成。历史上,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政治的道理也一样,懂就懂,不懂的就是“对不起……我不懂。”这是最高的智慧,也是最高的礼貌。
(12)、譬如孟子的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倒霉,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别管外面的事,至于职业做什么都可以,职业跟学问根本是分开的。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如果有机会叫你出来做事,那就不是为个人,是为整个国家社会做贡献。这是孟子的教育
(13)、作一个中国人,我常常问,你发财为了什么?以中国文化来讲,任何一个人发了财,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你发了财,很多老百姓会怨恨的,眼睛歪着看,格老子怎么会发?读书出来做官,做了几十年的官,也同时造就了不少恶业。我老祖母就不让我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
(14)、 卧姿:以仰卧为佳,保持全身平直、放松,双手可交互叠置于丹田之上,或放于胯侧,枕头不宜过高。
(15)、真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出离什么地方?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16)、10)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做官啊,”因为古语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做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做官容易犯错误。现在没有这个观念了。
(17)、11)“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他说,你们说得没错,但是我要你们出家,不是要你们剃光头披上僧衣,你们的心真出家了,发了大乘心了,立了大愿,这一生一定要求得菩提,大彻大悟,发了这样的无上真心真愿,就是出家,就是得了具足戒。反过来说,你们即使形式上出家了,如果没有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是真出家,也不是得具足戒。这就是大乘菩萨道,大比丘的道理。
(18)、6)什么是真头陀行,真出家才是头陀行,心出家才是真出家。各位在座的不论在家出家的,要心能出家,才是真比丘比丘尼。
(19)、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心里的痛苦、烦恼什么都没有了。就是古人所谓的“空山夜雨,万籁无声”。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别的什么都没有。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
(20)、其实真正对你好的人,你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
(1)、24)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世界都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重曲解了缘起性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可不是空噢!没有是断见!
(2)、1)我常跟年轻同学讲,佛教的这个教,不跟着时代变是绝对维持不住的,世界的趋势太厉害。像我每天不断地接触到国内外新的消息数据,所以天天有新的观念和想法,看见人类社会的转变太快了。所以我说,宗教的形式不变的话,是没有办法的。
(3)、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的财,永远会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4)、4)有很多人学佛却还抱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5)、后来,我终于能接受,我们不会再在一起这个实事。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继承那些,你拥有的让我着迷的品质,好好地生活下去。
(6)、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7)、6)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8)、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9)、中国人为什么提倡诗和礼?儒家何以对诗的教育看得这么重要?因为人生就有痛苦,尤其是搞政治、搞社会工作的人,经常人与人之间有接触、有痛苦、有烦恼。尤其中国人,拼命讲究道德修养,修养不到家,痛苦就更深了。我经常告诉同学们,英雄与圣贤的分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从事政治碰到人生的烦恼,西方人就付诸宗教;中国过去不专谈宗教,人人有诗的修养,诗的情感就是宗教的情感,不管有什么无法化解的烦恼,自己作两句诗,就发泄了,把情感发挥了。同时诗的修养就是艺术的修养,一个为政的人,必须具备诗人的情感、诗人的修养。
(10)、人生如梦,暮然回首万事空。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想抓住,可总也抓不住的,是时光。人生要自强。风可以吹起一张大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自力自强。
(11)、我们人能够看到东西是外在的物体会反射,或者发出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才能看到东西。
(12)、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对自己、对人、对事,知道机会到了,要把握机会,应该做的就做。
(13)、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于别人错了的,责备人家时,不要像对自己那么严肃。这样处世作人,对长官也好,对同事也好,对部下也好,怨恨就少了。相反的,一个社会风气,到了乱的时代,往往是对别人要求重,对自己要求轻;要求别人特别严格,原谅自己轻而易举。
(14)、当你真心相信一切都会好的时候,一切就会真的好了。
(15)、这是一个养生、健身的道家功法,并非修行法门。─愚胡(胡居士谦称)有一个方法非常好,是有为法,密宗与道家都有这个修法,而道家此法似乎较密宗及瑜伽术更为完备。有病年老,及破漏之身都有大效,又称接命法。预备与姿势:
(16)、关于性格: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17)、一个人是应该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18)、不要给我太震撼的爱情,不要跟我说你可以替我挡死,不要告诉我你愿意在心上纹上我的名字。我怕我答应之后,你会要我,夜夜夜夜,为你煮满汉全席。
(19)、14)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20)、不要给我太震撼的爱情,不要跟我说你可以替我挡死,不要告诉我你愿意在心上纹上我的名字。我怕我答应之后,你会要我,夜夜夜夜,为你煮满汉全席。
(1)、过去的历史,对于人才,有三个基本的原则,便是才、德、学。有些人的品德是天生的——品德往往大半出于天性——但没有才能。我们知道有品德的人,可以守成,教这种人到大后方坐镇,好得很;教他设法打开一个局面,冲出去,那他办不到,他没有这个才,他只有守成之才,没有开创之才。所以守成之才,偏重品德。而才德两个字很难兼全的,但有一个东西可以补救,那就是学,用学问来培养那所缺的一面。有些人虽然天生有才有德,但还是须要学问来培养的。
(2)、你对我如此的冷淡,是我做错了什么,还是你变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