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阅读
1、三字经全文阅读文字
(1)、shàngzhìjūnxiàzémín
(2)、〖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3)、〖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作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4)、yánsòngxīngshòuzhōushàn
(5)、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6)、〖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7)、xiāngyīxùnchēngshèngshì
(8)、(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9)、(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10)、(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至顺治帝时统一中国。清朝传位十二世至宣统帝,清朝亡。
(11)、(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12)、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3)、古今史,全在兹zī。载zài治乱,知兴衰。
(14)、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15)、(原文)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16)、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17)、(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18)、(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启示〗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再有钱,如果子孙不求长进,又有什么用呢,钱总有用完的一天。到那时,一无所长什么也不会干,反而害了他们。而书中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才是取之不竭的财富。
(19)、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20)、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2、三字经全文阅读书
(1)、(翻译)“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2)、yǒusòngshìyìtongmiè
(3)、(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原文)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5)、(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6)、(翻译)《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7)、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8)、(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9)、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11)、(翻译)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12)、xiàoyúqīnsuǒdāngzhí
(13)、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14)、(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5)、(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6)、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17)、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18)、cǐsìfāngyìnghūzhōng
(19)、"「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20)、(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3、三字经全文阅读注音版
(1)、(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2)、(翻译)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3)、(翻译)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4)、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5)、"「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6)、tāngfáxiàguóhàoshāng
(7)、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8)、(原文)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9)、(解释)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启示〗苏洵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0)、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11)、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12)、(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13)、(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14)、liùbǎizǎizhìzhòuwáng
(15)、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6)、(解释)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17)、(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18)、(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启示〗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唐朝的天下其实是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来的。
(19)、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2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4、三字经全文阅读及解释带拼音
(1)、 shùshèngyánlǐyuèbèi
(2)、(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bǐjìchéngzhòngchēngyì
(4)、(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5)、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6)、yòuérxuézhuàngérxíng
(7)、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8)、《三字经》为何风靡当时,深得人们喜爱,并且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呢?主要因为:
(9)、yuēguófēngyuēyǎsòng
(10)、(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11)、(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12)、yuēguófēngyuēyǎsòng
(13)、(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14)、(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15)、《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它涵盖面极广,涉及伦理道德规范、经史子集、名物常识、历史次第等,作者运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将中国文化各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许多语句,如“养不教,父之过”,“勤有功,戏无益”等等成为妇孺皆知、世代传诵、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三字经》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全篇内容连贯,第一部分谈教育意义、伦理知识,和基本文化常识,第二部分介绍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书目和读书的次序。第三部分是简明中国通史,第四部分谈学习要勤奋刻苦。可见《三字经》也是一部教育专著。外国人称它包括“天人性命之微,地理山水之奇,历代帝王之统绪,诸子百家之著作”,因而把它作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道德风俗习惯的入门书。比如:“人之初,性本善”,看起来简单,其实涉及到中国古代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命题。亦即人性本恶还是本善,抑或有恶有善,这个问题即使是在儒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三字经》中的许多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等,言简意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特别是其中尤须对关于学习的句子,至今仍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如:“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要求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毅力,要边读边思考。只有早把心思都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晋朝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两人虽然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求学。“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狗在夜间会看守家门,鸡在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蚕可以吐丝,蜜蜂可以酿蜜。而人要是不去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那就还不如还动物。而其中对历史知识的叙述,非常精炼,不到三百字就概括了从伏羲神农到明朝灭亡的廿二史内容,真可谓“袖里通鉴纲目”。
(16)、《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及故事,欢迎大家观看!
(17)、(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
(18)、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19)、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20)、(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5、三字经全文阅读儿童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2)、(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3)、pīpúbiānxiāozhújiǎn
(4)、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5)、赵中令是指宋朝的赵普,他做到了掌理皇帝文书的中书令这个大官,白天处理国政,晚上仍然不忘读论语。
(6)、〖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7)、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8)、唐高祖李渊率领正义之师反隋,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唐朝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其统治近三百年。到唐昭宣帝时被朱全忠所灭,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改朝换代。
(9)、(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10)、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1)、(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2)、(解释)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3)、zhìxiàopingwángmǎngcuàn
(14)、(解释)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15)、(解释)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16)、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17)、(翻译)中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18)、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19)、sìbǎiniánzhōngyúxiàn
(20)、(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