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关于孝的名言名句有哪些带翻译
(1)、出自司马光的《家范》。父亲慈祥而能训教,儿子孝顺而能自我规劝。
(2)、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3)、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清代文人王中书《劝孝歌》
(4)、如果服从命令,就会表现得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则显得文明而富有修养;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5)、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6)、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7)、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8)、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9)、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清)李毓秀《弟子规》
(10)、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11)、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1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13)、白话文翻译: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
(1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5)、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16)、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17)、感悟:父母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量为她们准备好;父母讨厌的东西,我们要谨慎小心地为她们去掉。
(18)、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9)、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孟郊《游子吟》释义::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关于孝的名言短句
(1)、不能用温情征服对方的人,用殴打也征服不了对方。——契诃夫
(2)、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咱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5)、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孟郊《游子吟》
(7)、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出自《大学》 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9)、从这个意义上再推而广之,能够去关爱别人的父母长辈、善待别人的孩子与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就是“仁”。
(10)、2) 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1)、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12)、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
(14)、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5)、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小路实笃
(16)、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17)、在这个世界上,咱们永远需要报答最完美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18)、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9)、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0)、感悟:动物都知道报父母恩,自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如果都不懂得孝顺父母,又情何以堪呢?
3、关于孝的名言名言
(1)、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2)、感悟:无论做什么学问,孝悌是根本,这两点如果做不到,才能越大,对社会、对大众,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3)、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国拉法格《听风的歌》
(4)、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5)、真正的友谊,只能基于相近性情的结合。——贝多芬
(6)、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7)、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8)、✎✎✎如果您有好词好句,请联系小编呦…✎✎✎
(9)、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0)、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1)、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12)、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13)、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1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5)、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16)、丑***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莎士比亚
(17)、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18)、感悟:妻子贤惠,丈夫灾祸就少。儿子孝顺,父母心里就能得到宽慰。
(19)、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问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
(20)、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4、十句孝亲名言
(1)、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3)、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4)、在我困难的时候您伸出无私的手,在我痛苦的时候您奉献真诚的心,在我失望的时候您伴我同行。爸爸,您是我永远的朋友,给我希望,也给我温暖。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您那高大宽广的树冠,使四野永不荒凉。
(5)、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7)、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8)、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作为父母一直为子女的疾病担忧,为人父母一直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孩子如果生病他们是非常担心的,作为子女的如果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下心谨慎一些,不让父母担心,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正所谓出门在外“报喜不报忧”,让父母知道自己开心的事情她们也会很开心的。
(9)、 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10)、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12)、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1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4)、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罗索
(15)、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6)、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也只有为别人服务时,我才真正品尝到生活的乐趣,懂得生命的意义。——张海迪
(18)、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19)、如果母亲是雨,那我就是雨后的虹;如果母亲是月,那我就是捧月的星。母亲是我生长的根啊,我是母亲您理想的果。
(20)、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清代文人王中书《劝孝歌》
5、关于孝的名言有哪些?
(1)、感悟: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就很难有深刻的理解。我们虽然经常把父母的恩情挂在嘴边,但未必深深地扎根在心里,只有在轮到自己做父母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3)、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5)、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7)、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希腊伊索克拉底《孝》
(8)、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9)、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清)《增广贤文》
(10)、我们对待老人就像对待孩子一样,会过度地迎合和讨好。在这里,他们得到的是男人般的尊敬。——***乔治·古斯里《翻转人生的教育》
(11)、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3)、礼者,断长续短,***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4)、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5)、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16)、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17)、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8)、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19)、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20)、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出自《大学》
(1)、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2)、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清)李毓秀《弟子规》。
(3)、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4)、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5)、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7)、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9)、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10)、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1)、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12)、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3)、礼貌是青少年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14)、以上就是中华民族关于孝道的十句经典名言,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在父母在世的时候要多孝敬父母,做些让父母开心的事情,父母高兴我们作为子女的也会很高兴,毕竟孝敬父母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百善孝为先”,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父母尽孝,不要等到父母老去了再去想到孝敬父母,到那时已经为时已晚!
(15)、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 出自《格言集锦》
(16)、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17)、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