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气象的谚语
1、关于写气象谚语的小报
(1)、天象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云绞云雨淋淋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天有铁砧云地下雨淋淋直雷雨小横雷雨大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月亮撑红伞有大雨月亮撑蓝伞多风去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西北天开锁午后见太阳星光含水雨将临久晴天射线不久有雨见对时雨连几天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风静又闷热雷雨必强烈、
(2)、这个冬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数,说明冬季气温的变化,除非遇到特殊的“倒春寒”天气,否则很准确。
(3)、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四季东风四季晴,只怕东风起响声。东虹日头西虹雨。
(4)、严格讲,这是一个生活提醒。从前我们阜宁很穷时,担心早早拆掉棉袄棉裤,一旦遇上倒春寒,就会冻得吃亏,为保险起见,索性等过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再拆洗冬天的棉衣。当然了,从前农村也有些懒媳妇到了端午节还不想拆洗冬天棉衣的,说什么“六月冻的脱脱哭”。
(5)、这个好象是解释性的谚语,一般正月是阳历2月,二月是阳历3月,三月是阳历4月。如果阳历2月或以前打雷,说明打雷时天气反常,不能昭示着什么,但总要说明一个问题呀,那就是“打强盗的”,提醒人们不要做坏事。到阳历3月惊蛰以后,打雷是比较正常现象,将冬眠的蛇震醒了。至于三月桃花水,如果有些年份春节比较迟,农历三月都到了阳历5月了,那下雷雨发桃花汛也是正常现象。我过去在阜中讲课时,一直提醒学生,谈论天气千万要用阳历,不要用农历,因为农历的月受月亮制约,而天气和气候基本不受月亮影响。
(6)、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7)、而在明代的民间,气象谚语也得以广泛传播,“占候谚谣”成为常用语,如娄元礼《田家五行》,就载有大量气象谚谣,皆反映了明初农业气象知识和天气预报经验,不少流传至今。
(8)、蚂蚁搬家天将雨。狗泡水天将雨。鸡晒翅天将雨。蜜蜂迟归,雨来风吹。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星星眨眼,下雨不远;星星闪烁,风力变强。十雾九晴天。早雾晴,晚雾阴。朝霞雨,晚霞晴。
(9)、“虹”在甲骨文中为象形字,字形貌似首尾都有头的穹身动物。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这样解释彩虹:“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10)、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好似鱼鳞,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只能维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出现这种云,表明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因此卷积云出现,是晴天向阴雨天气移换的时候。“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的预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
(11)、在古代,老温州还利用盐来预测会不会下雨。盐属易分解的物质,当雨前空气***度增大时,容易溶解。同样,苏洵《辨***论》以“础润而雨”来作预报,也是利用***度变化来预测雨天。这里的“础”,指的是柱础,一般为青石打制。相较而言,盐比柱础对***度变化更为灵敏,预测结果更准确。
(12)、正月打雷打的贼,二月打雷遍地蛇,三月打雷桃花水。
(13)、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14)、早看东南,晚看西北。黑云起了烟,雹雨在当头。
(15)、◐◑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2套模拟训练(部分有答案)
(16)、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17)、总之,民间传说的气象谚语,都是老祖宗们经历过的气象变化经验的总结出来的顺口溜,它温藏着一定的道理,流传至今,有时挺灵利的。
(18)、月亮戴枷(虹),白天戴枷长江水(雨),夜晚戴枷草不生(旱)。
(19)、◐◑ 小学二年级语文《排列句子》专项测试集(附答案),提分必练!
(20)、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2、写气象的谚语有哪些
(1)、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星星明,来日晴。
(2)、一年级下册语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家长都收藏了!
(3)、 梅雨是温州气候的一大特色,势均力敌的冷暖气流相持带来持续阴雨天气,因这个时期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节,故称“梅雨”。相较春雨的“冷***”,梅雨则属“热***”。梅雨有历书规定的日期,这是天文意义上的界定,但因与实际天气不尽符合,一般采用气象意义上的梅雨期。温州地理专家表示,按多年平均值,温州梅雨大都于6月1日开始,至6月下旬止。现已为5月末,最近的连雨也应属梅雨期了。
(4)、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高空盛行西风气流,受其影响,降水的云系一般是自西向东移动的(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因此,若傍晚看到东方有虹,则表明雨区已经东移,天气将转晴;若早上看到西方有虹,则表明西方的空气中水滴较多,雨区正在***近。
(5)、意思:如果蚂蚁忙着搬家,蛇穿马路而行,明天就一定会有大雨。
(6)、天上星星密又密,地上下得烂如泥;天上星星稀又稀,地上渴死老母鸡。
(7)、至于“八月里来雁门开”一般都是与“雁儿脚上带霜来”一起用。
(8)、前三条谚语,指的是傍晚西方的卷积云,主夜间有雨。因夏秋时卷积云出现,常是海洋小块低压***气团来临的先兆。但如果这种小块***气团出现在早上的东方,那么常有阵雨发生。如果是卷云,则主晴天。而所谓的葵云、豆荚云,是高积云的俗称,其中鱼鳞云也是高积云的俗称。雨后现高积云,表明“雨云”变薄,有晴天的希望;久晴,出现高积云,变厚成积云,常有雨。此外,还有风向与云的关系,如西风、南风主晴,东风、北风主雨等。
(9)、上角多风雨,下角广种田,月口刀兵动,月后大荒年。
(10)、这个适用于我们苏北黄海平原的春天。其实这个气象谚语并不是听阜宁人讲的,而是听我的老师讲的。大约是1981年,我们在学《***自然地理》这门课时,南京师大地理系单树模教授讲:“由于冬春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在苏北黄淮海平原地区,春天刮东北风时,就要下雨,有一个气象谚语叫‘东北风,雨祖宗’!”后来每年春天刮东风,我都就大喊“要下雨了!”也基本上是应验的。
(11)、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12)、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13)、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东风不过晌,过晌嗡嗡响。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14)、意思是说下午太阳落山时,如果西边有大块的云遮挡住落山时的太阳,太阳光从云边缘射出几束像箭一样,那么明天就要下雨。这个在每年夏秋季节观察验证,一般是比较灵的。
(15)、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16)、虹出现的位置,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上午太阳在东,虹在西边。下午太阳在西边,虹在东。因天气系统运动的规律,是自向东移动,西边出现虹。表明西边的雷雨区会移来,本地将有雨,东边有虹,表明雨区在东,它会东移出,就不会影响本地。所以也叫“东虹日头,西虹雨”。
(17)、又如,“天上有了钩钩云,三日五日雨淋淋”:人们如果见到了天空中出现了“钩钩云”(在气象学上叫做卷云),那么极有可能过几天就要下雨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18)、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
(19)、正月冷死猪(寒死龟),二月冷死牛,三月冷死播田夫。
(20)、天气谚语是千万年间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很多能与现代气象学理论相暗合。但因为受当时生产条件及知识水平的限制,这些谚语大多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尚不能提高到科学理论的境界。
3、关于写气象的谚语有哪些
(1)、先来看一拨老温州观察天边云彩来判断是否下雨的谚语:
(2)、意见是说冬至这一天天气晴朗,那么除夕和春节就要下雨下雪,但好象这个一点都不准,过冬是阳历,而除夕和春节是农历,这很少对得上巧的。反正我坚决反对用农历谈天气。
(3)、卷云不直接引起降水,但它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紧接着的高层云和雨层云出现,以及他们所带来的降水。
(4)、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
(5)、七九破絮棉床摊。八九黄狗困阴里。九九棉袄换糖吃。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身不露,免得着凉与泻肚。
(6)、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
(7)、雾气升山顶,将有倾盆大雨;雾气散大地,无风且无雨。
(8)、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9)、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10)、雷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夏秋阵地性热雷雨,常出现在午后至晚上,以山区为多;另一种是春冬时,冷热气团交绥时的锋面雨,大都伴以雷电。所谓闪,是指打雷时的电光。而关于雷与雨的关系,老温州也有自己的预测经验。如:
(11)、“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其意思是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冷得该穿棉袄了。
(12)、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蚂蚁垒窝要下雨。
(13)、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东风***,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云在南,河水满。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屏山出云,不用问神。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将暖。
(14)、对了,“七女星”在天文学上叫“昴星团”,位于八十八个星座区域的“金牛座”,因7颗明亮恒星(一般视力看到6颗)松散在一起,所以我们称其为“七女星”。
(15)、意思: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春天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16)、头伏凉凉,二伏尚尚,热在三伏里。秋搭伏,热得哭。冬至起九。一九二夭时勿走。三九四棒打勿走。五九六迢脚挥手。
(17)、雷闪电鸣,是重要的气象现象,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古人对雷电有着神化的敬畏。而随着对自然了解的增加,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里已对它有较为客观的描述:“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阳气伏于阴气之内不得出,故爆开而为雷也”。
(18)、气象谚语是一个地区人民群众多少代人观察摸索出来的天气预报经验,并用言简意赅的短语口头传承下去。在农业谚语、生活谚语、学习谚语等各类谚语中,气象谚语应该是最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虽然今天人们早就不用谚语论天气了,但这些气象谚语早已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假如在炎热的海南,或者寒冷的哈尔滨,只要听到有人说“关老爷磨刀”、“小白龙探母”或“西南起天神十三轰”,我就会感到很亲切的,估计所有阜宁人甚至盐阜地区的人都会感到亲切的。
(19)、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南风头,北风尾。
(20)、◐◑ 低年级看图写话怎样写好、写长?做好这5步,永远不丢分!附8篇范文
4、关于写气象的谚语或俗语
(1)、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台风经常来袭,台风常常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因此,如果台风向西运动而在天空中形成虹,那就是“东虹有雨”了。
(2)、意思:雨先于风来到是因为锋面***近,所以不稳定天气会持续一两天。而风先于雨来到是因为地区性暴风雨所生成的下降气流,所以在数小时内可能会再度降大雨。
(3)、这两种云比较,“乌头”云不如“白头”云发展旺盛,因此一般下雨不大或不下雨,只刮一阵风,所以叫“乌头风”。但如果“乌头”云发展旺盛,逐渐变成“白头”云,便造成较强烈的雷雨,所以叫“白头雨”。
(4)、“夏雨少,秋霜早”的意思是: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
(5)、意思:城堡云意味着天将降雨,当城堡云出现,即指示暖***空气与冷干空气在高空相遇产生不稳定性。这种城堡云通常会在白天时产生雷阵雨。
(6)、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昼雾阴,夜雾晴。
(7)、意思是说早上起来看天气,如果东南方向有乌云,那么当天要有阴雨;晚上要看夜里的天气,就看看西北,如果西北乌云多,那么夜里有阴雨。
(8)、(气象谚语集锦) 天象 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云绞云雨淋淋 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天有铁砧云地下雨淋淋 直雷雨小横雷雨大 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月亮撑红伞有大雨 月亮撑蓝伞多风去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 西北天开锁午后见太阳 星光含水雨将临 久晴天射线不久有雨见 对时雨连几天 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 风静又闷热雷雨必强烈 物象 燕子低飞天将雨 燕子窝垫草多雨水多 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将暖 蚂蚁搬家天将雨 大榕树冬不落叶兆春寒 猪衔草寒潮到 狗泡水天将雨 鸡晒翅天将雨 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蚯蚓封洞有大雨 日暖夜寒,东海也乾。
(9)、“二八月,乱穿衣”的意思是: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人们穿衣服没有一定之规,有的人穿得多,甚至捂得严实,而有的人则穿着轻薄的衣服。
(10)、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11)、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棉花云,雨快临(絮状高积云)
(12)、意思是说如果天上的云往东走,一般是下不了雨的,还有下半句吗,我加了一句:“云往南不要谈”。这个谚语是比较准的。
(13)、将放晴:蜘蛛离巢重筑新巢、春天吹北风、金龟子飞进笼里、蚂 蚁出穴觅食、既出太阳又下雨、公鸡登高报晓、海鸟向大海飞去、鸟雀高飞、鸽子傍晚咕咕叫。
(14)、解释:清晨日出前后出现早霞,预示着未来天气很快阴雨;阴雨天气现晚霞,预示着天气转睛。
(15)、“立了秋,把扇丢”的意思是: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了,就不再需要用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