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必读书目
1、国学经典必读书目有哪些书
(1)、 何晏:《论语集解》,团结出版社,2013年版。
(2)、我想孔子若在今日当教育总长,一定要将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他若当个教育家,一定是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了。而那位专讲实用主义的墨子,说他教人贪顽费事,做三篇大文来骂他,却哪里懂得孔子人格教育的精义呢?
(3)、 方勇译注:《孟子》(全本全注全译),中华书局,2011年版。
(4)、 鲍鹏山:《鲍鹏山新读论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6)、 常秉义著:《易经入门》,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7)、· 十部中国国文源头书书目(汪辟疆1942年为中央大学国文系学生开列,着眼于“最切要”的“源头书”) 按:所谓“最切要”的“源头书”,以该书目所列十书看来,实为匠心独具的精工巨制,或汇聚江河,或开辟疆土,或融通天地。其崇奉或有偏颇,如《毛诗正义》与《礼记正义》皆出于唐人孔颖达之手(且有将注解书与原书并列问题),不取《史记》而取《汉书》《资治通鉴》,不取李(白)诗而取杜(甫)诗,然所列十书均无可挑剔。
(8)、汪辟疆(1887~1966),中国现代文学史家、目录学家。著有《目录学研究》等。汪辟疆在1942年为中央大学国文系学生开列了一个包含10种图书的”最切要”的”源头书”,并间或予以评注,颇多精要。
(9)、· “中国文学入门书书目”(鲁迅1930年为友人许寿裳之子许世瑛开列,列书12种) 按:该书目见载《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标题《开给许世瑛的书单》为《鲁迅全集》编者拟。对于该书目,许寿裳先生的评价是:“虽仅寥寥几部,实在是初学文学者所必需翻阅之书,他的说解也简明扼要。”鲁迅先生一向以“杂家”自任,亦毕生实践其现代意义上的“杂家”理想,自己爱读杂书(包括杂史、杂家、艺术、小说、总集等),为友人之子开列书单所列也多是杂书,言行一致,表里如可谓大师风范。于今观之,除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抱朴子外篇》份量太大、《历代名人年谱》值得商榷外,其余9种作为青年人学习中国文学的入门书皆堪称适恰。
(10)、 (宋)圆悟编著,纯一法师总编,许文恭译述:《碧岩录》,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11)、 杨天宇:《仪礼译注》(十三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2)、 何新著:《老子新解:宇宙之道》,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 刘康德:《老子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14)、· (按:有兴趣进一步了解该书目之优劣者可参看附录一《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文/梁启超))
(15)、该书不同于传统的经史子集编纂,分文学、历史、哲学三编,以阅读学习经典为主,有导读、注释、评析,辅以中外名家评论,配有参考书目。
(16)、按照传统的书籍分类法,传世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最重要的是经部,也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研究这些经典的学问称为“经学”,从事经学有成并能指导生徒的学者则称“经师”,都一向受到人们的高度尊敬。经部书中又以“五经”和“四书”最为基本,这里洋溢着儒家先贤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智慧,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例如下列三点就具有极高的价值:
(17)、《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18)、三字经庄子集解商君书汉官六种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19)、任继愈先生说:“一个民族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最能体现这个民族的性格和风格。”
(20)、 从推荐的版本来说,要考虑出版社、作者、印刷等方面的问题,以择取好的版本。这其实也是要费些周折的。
2、国学经典读物
(1)、 鸠摩罗什法师原译,琼那·诺布旺典编著:《图解金刚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王盛元译注:《孔子家语》,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
(3)、 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全本全注全译),中华书局,2012年版。
(4)、周易:《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5)、 牛泽群:《论语札记》,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
(6)、(2)《周易》(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冯国超译注)
(7)、司马迁的《史记》家喻户晓,《史记》“述往事,思来者”,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国家的兴亡和个人的成败得失,从中能得到许多启发和借鉴。对于这部“大部头”书,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其中的列传部分进行通读。猜你喜欢:
(8)、黄帝内经灵枢经黄帝内经素问备急千金要方伤寒论注
(9)、阅读建议:《幼学琼林》《龙文鞭影》中有很多的常识和典故,《幼学琼林》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龙文鞭影》介绍了很多人物典故,《养正遗规》是清代陈弘谋所编,是古人的蒙学经典的汇编,很有价值。
(10)、我想孔子若在今日当教育总长,一定要将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他若当个教育家,一定是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了。而那位专讲实用主义的墨子,说他教人贪顽费事,做三篇大文来骂他,却哪里懂得孔子人格教育的精义呢?
(11)、 李家声:《诗经全译全评》,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12)、以“阐释经典本身也要成为经典”为追求,“古代诗词典藏本”丛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先生担任主编
(13)、 王梦鸥注译:《礼记今注今译》,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
(14)、孔子的境遇,很像现今的苦学生,绝无倚靠,绝无师承,全恃自己锻炼自己。我们读释迦、基督传记,固然敬仰其为人,但总觉有许多地方是我们万万学不到的。惟有孔子,他一生所言所行,都是极亲切有味的庸言庸行,只要努力学他,人人都学得到。孔子之所以为大就在此。
(15)、 朱熹:《论语集注》,收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16)、 金景芳讲,吕绍纲整理:《周易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18)、全宋词:《全宋词》是中国近百年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宋词和唐诗均为中国古典诗的艺术高峰。清代所编《全唐诗》是家喻户晓籍,现又新编出《全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全书共五册,荟萃宋代三百年间的词作。
(19)、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20)、全唐诗:《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3、国学必读经典书籍
(1)、 (宋)普济:《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
(2)、 南怀瑾:《论语别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 陈晓芬、徐儒宗译注:《论语·大学·中庸》(全本全注全译),中华书局,2011年版。
(4)、 方勇:《庄子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5)、1920年,胡适开列了《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列举古籍31种,以备中学生阅读。
(6)、 从所推荐的著作来说,有的著作会被一些人先作些界定,比如,标榜为必读之书。什么是必读书,就是不读不行,必须读。可是,人生在世,世间真有不读不行的书吗?我看未必,很多人没有读过书,也活得有滋有味,有价值有意义。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世间并无必读之书!
(7)、 赖永海、杨维中译注:《楞严经》(佛教十三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
(8)、孔子的境遇,很像现今的苦学生,绝无倚靠,绝无师承,全恃自己锻炼自己。我们读释迦、基督传记,固然敬仰其为人,但总觉有许多地方是我们万万学不到的。惟有孔子,他一生所言所行,都是极亲切有味的庸言庸行,只要努力学他,人人都学得到。孔子之所以为大就在此。——梁启超《国学小史》
(9)、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10)、子部分为“道家类”、“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
(11)、 陈林译注:《无量寿经》(佛教十三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
(12)、长期从事《红楼梦》研究和教学的两代学者披阅十余载而成。
(13)、20章15900字,《论语》价值只有亲身读过才能体会。推荐学习方法当成故事看,比如孔子弟子子路性情刚直,一生追随、保护孔子,一次孔子对社会现状不满,提到去海边隐居,说谁能跟我去呢,估计只有子路。子路听完特别高兴,立刻开始扎木筏,给孔子弄得哭笑不得。
(14)、 金景芳、吕绍纲著:《周易全解(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5)、断奇案、审冤魂、除奸佞,这位东方的福尔摩斯号称无案不破?
(16)、读《诗经》,熏染最纯粹的诗意。中国是一个骨子里流淌着诗情和有着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而《诗经》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17)、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
(18)、中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二:《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
(19)、 李零说:“我主张,读古书,最好倒着读,先读近人的书,再读古人的书。古人的书,主要是用来查,入手,还是晚一点的更好。”(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39页)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我也认为最好先读近人的著作入门,然后逐渐循古而上。因此,在推荐书目时须考虑如何才能使读者更好入门的情况。
(20)、 高时良著:《学记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版。
4、必读国学经典10部
(1)、 张美兰著:《祖堂集校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
(2)、 孙武著,曹操注,郭化若译:《孙子兵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1)读文言文功夫要扎实。如果从蒙学起步,又太幼稚了些,可以从 《诗经》、唐诗宋词入手,《千字文》,《笠翁对韵》都是很好的基础材料。
(4)、 赵锭华译注:《解深密经》(佛教十三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