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著名的词
1、李清照最著名的词论观点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3)、王士禛也认为,相对于范句,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
(4)、金炉,别做"佳人". 金炉为铜制的香炉.
(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7)、荷花已渐渐凋零,香气也渐渐散尽,我清清地解下罗裙,独自一人,撑一艘小船,像湖中心划去,去寻找夏天最后一些印记。抬起头,仰望苍天,想到丈夫远游已有些许日子,自打分别,夏季都消逝了,却不见丈夫寄来一封书信,桌上杯盏成双,窗前红烛相对,书架上挤满的书籍,窗户外长啸的大雁,这一幕幕景物,无一不在提醒自己:他不在身边。人生中,有些事明明知道很苦,但又不得不承受,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只有默默忍受,也许,在李清照心中,这份苦中,也带有幸福的意味吧!
(8)、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9)、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10)、为什么高学历的女孩会“剩”下?是因为男孩看不上吗?答案很现实
(11)、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12)、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3)、“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清秋时节,藕花凋谢,枕席生凉。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却怅望云天,想起远行的丈夫。
(14)、这是李清照新婚后的作品,婚后的李清照和赵明诚,琴瑟和谐,鹣鲽情深,但时有离别。丈夫不在身旁,李清照思念不已,某一个秋天,写下这首相思的小词。
(15)、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6)、李清照传世的词作有六十多首,每一首都很经典,优美婉转,非得要找一首最好,真的不好找。就以下面首作为最好吧!
(17)、下面我就把李清照的一首《声声慢》分享给大家。这首词可以算得上是李清照最具代表性的词作。
(18)、(宋扇·清风)魏晋至宋元中国山水画思想观念研究一
(19)、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20)、“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与开头一句相照应,既写景又比兴,美好的年华不正如这飘零的落花,令人暗自神伤。“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人与丈夫天各一方,二人虽身处异地,但两人的忧愁却是一模一样的,词人心想,远方的丈夫,那时一定也在思念自己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实在无法排解,刚刚想办法让自己眉目舒展开来,可惜,它却肆无忌惮地闯入了自己的心头,挥之不去。
2、李清照最著名的词作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词人因惦念丈夫的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3)、这是一个元宵之夜,火树银花,宝马香车,通宵达旦的游乐,好不欢乐。
(4)、(宋扇·清风)张静娜:宋扇无俗墨,华夏有清风
(5)、“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6)、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7)、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8)、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9)、(宋扇·清风)山堂静坐,手烹香茗闻宋代点茶之乐
(10)、其实作为一名女子,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可以用自己的才华与那些男子相提并论,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何况李清照无论是她的人品,还是她的才华,一点也不逊色于当时的男子,她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以及词作,而且大部分的作品,也都流传了下来,再加上《知否,知否》电视剧的播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那都是不会陌生。
(11)、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12)、历来人们称赞这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赞叹李清照的高超才华,而范仲淹的这句诗却总是被遗忘。
(13)、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4)、(8)中州盛日——指汴京沒有沦陷前的繁盛时期。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古代称河南为豫州,也称中州。
(15)、照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16)、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17)、(宋扇·清风)古琴大师吴钊出席《听琴》专家研讨会
(1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9)、⑨烟锁秦楼——是说自己妆楼独居。锁,表示隔绝的意思。秦楼,即凤台,相传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和她的爱人萧史飞昇以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凤楼无限事。”
(20)、“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清秋时节,藕花凋谢,枕席生凉。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却怅望云天,想起远行的丈夫。
3、李清照最著名的词集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4)、创作这首词,融进了词人大半生的生活感悟,就是一种悲凉凄惨的感觉。如果是一般人来写,可能就是一种平淡的叙述而已。而李清照的词,开篇就以系列的叠词运用,紧扣着读者的心,一下就使人感觉到的命运的悲催。
(5)、时序的推移,风雨的侵袭,会使艳丽的红花转瞬变“瘦”,那么自己呢?那海棠花的命运,不也正暗示着自己的命运吗?于是一种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触,一种因花及人,伤离恨别的愁情便在这闺中少妇的心中油然而生。可以说,这句话尤其是“红瘦”二字,是咏物,更是抒情;是惜花,更是怀人。这首词,可堪得上经典之杰作?
(6)、解析: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彼时李清照迎来人生中最大的苦难:国破家亡,丈夫赵明诚也随国而亡。至此之后,李清照的文风大变,再无早期清新自然、无忧无虑的气息,转而为悲伤忧郁、苦恨绵绵的情感。
(7)、而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抒发的是她南渡之后饱经忧患,孤独无依的悲愁。词首起句四字重叠,是李清照百无聊赖,心情不定,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金人入主中原,避难南渡,丈夫的病故,动乱的年代,独自一人颠沛流离,孤独无依,悲惨的境遇,苦楚的心情自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她苦苦寻求,去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追求心灵上的慰藉。只身飘零,孑然独处,凄清冷落之中,内心的苦楚、悲愁一下子奔涌而出,将,愁,字全泻于笔端……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宋扇·清风)王羲之对联10副,美若清风佳人!
(10)、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1)、(宋扇·清风)张静娜:道法自然的宋代生活美学雅集
(12)、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3)、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5)、 大宋第一古惑仔,写词只是爱好,杀人才是主业
(1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7)、这便是开头两句的词意。这淡淡的两笔,不仅点染了环境气氛,写出了人物情态与复杂的内心活动,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那别具一格的一问一答:“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18)、接着,写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联系首句所展示的背景,便可明白,她此刻独自划船出游,不是游玩,而是意在排解心中的忧愁。她此刻独自出游,不能不使她想起往日与夫共游的欢快。往事的回想,更衬出眼前的清冷孤独,更见其情怀之苦。荡小舟本意在消愁,而结果却是增添了更多的愁。“独上”二字,透出了相思之意,相思之苦。此时人不得见,她是多么希望能有信来啊!
(19)、落日镕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3)?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5)?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l0),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知簾儿底下,听人笑语。
(20)、(宋扇·清风)魏晋至宋元中国山水画思想观念研究二
4、李清照最著名的词知否
(1)、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2)、理瑶琴:理,调理定调,一般指代弹琴。瑶琴:玉为饰,美的琴。
(3)、舞点,别做"舞急","舞彻",舞点".舞点,按照音乐中的节拍舞一支曲调.
(4)、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5)、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6)、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7)、这个秋天,赵明诚不在家,李清照相思之下写下一首词,最后三句最经典,千古传诵,可很多有人知道,这句词是“抄”的范仲淹的句子。
(8)、这首小令通过暮春时节词人的感触和与侍女的一段别致的对话,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别的无限深情。李淸照与赵明诚结婚后,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但赵明诚做官以后, 常有外出,这就难免要给李清照的生活带来寂寞与忧伤。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0)、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1)、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
(12)、(3)人在何处——这是感伤自己孤独无依。人,亲人,指她死去的丈夫赵明诚。
(13)、这首小词的最后一句,历来广为传诵,可是,你知道吗?这句词最后一句却是“抄袭”范仲淹的句子。
(14)、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15)、①寻寻觅觅三句——作品里的主人公抱着百无聊赖的心情,去寻觅自己精神上可以寄托的安慰。但是寻觅给她带来了失望,秋天的景色和周围的气氛那么冷落、凄清,这一来她的心境便更加悽然寡欢,惨然不乐了。
(16)、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前半生,真是人生赢家。才华满腹,嫁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可李清照也有伤怀的时候。
(17)、②乍暖还寒时候——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冷的时候。
(18)、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飲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19)、既然主仆之间的感情距离是那么遥远,这就必然逼出女主人下面的话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口气非常急促,其中有纠正,有责备,也有着感伤。她并未等到亲自起来察看花情,就这样急切地纠正侍女的说法,这自然出于她的生活经验、她对花亊的关心,同时更出于她惜花怜人的凄婉之情。
(20)、烛花:蜡烛燃烧时的烬结。 赏析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作。写女主人晚来用酒遣愁,梦里醒来的孤寂,隐含无限的离情别绪。通过梦前梦后的对比,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全词写的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具有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5、李清照最著名的词是哪首
(1)、所以词人便常常借赏花以慰孤寂,借饮洒以排忧伤。这大约又是赵明诚外出以后的一个暮春之夜,窗外的春雨疏疏落落地下个不停,那急骤的夜风也一阵紧似一阵地猛刮,这就必然会引起词人对远出亲人的关切、担心和思念;同时也使她想到自己心爱的花儿也经不住这风雨的侵袭,于是心里更加愁闷起来,以致久久不能入睡,怎么办?又只好求救于酒了,几杯浓酒下去,的确使自己沉沉地睡了一觉,但是喝得太多了,清晨醒来以后,仍有残余的酒意未消,感到浑身酥软,懒得起床。
(2)、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3)、(宋扇·清风)“宋扇清风”引领当代收藏风尚
(4)、“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5)、紧接着两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则紧承开篇两句中李清照流连忘返的游兴,并把这种游兴加深了一层。即游玩尽心以后,乘着夜色划船归去,却不料走错路划到了荷花丛的深处。“误入”一句,极其自然的就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凸显了李清照流连忘返的情致。词的这里,一个在荷花丛中摇荡扁舟游兴未尽的少女形象就描绘了出来。
(6)、词的开篇两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意思是说,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到日暮时分,因景色令人心醉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路。首先,这两句点明了它是一首忆昔词,是李清照的一首记游赏之作。“沉醉”二字,可见当时景色的优美怡人,也可指李清照因为宴饮,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不管怎么说,它表达了李清照流连忘返的情致。
(7)、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文学赏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记”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
(9)、(宋扇·清风)魏晋至宋元中国山水画思想观念研究五
(10)、部分文章及文章配图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QQ:4443501
(11)、(12)簇带争济楚——插戴满头,誇自己打扮得漂亮。《宣和遗事:十二月预赏元宵》:“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戴著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簇带,插戴着很多的饰物周宻《武林旧事:都人避暑》戴茉莉花“初出时,其价甚穹(高),妇人簇带,多至七插。”济楚,整齐,漂亮。
(12)、笺:纸,指信笺、诗笺。 赏析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13)、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14)、这首小令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了,至于李清照最后到底有没有找到归路?就靠我们的无穷想象了。所以说这首小令用词简练,虽然短短三十三字,但内容却足够丰富,从溪亭玩醉,到急切回舟,再到误入藕花,最后惊起鸥鹭。所展现出的是一幅幅美得令人心醉的生活和自然画面。并且在最后具有言之不尽、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15)、巜浣溪沙》绣暮芙容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6)、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17)、后来的结果如何呢?词人虽未明言,读者还是不难想象:这毕竟只是一场虚惊,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终究还是化险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话,她后来又怎么会写出这篇作品呢?不过,这件事情,的确在词人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当她在作品中追忆及此,景色还是如此的鲜明,情态还是如此的逼真,从而给后世的无数读者,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
(18)、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前半生,真是人生赢家。才华满腹,嫁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可李清照也有伤怀的时候。
(19)、(宋扇·清风)36首绝美诗词,原来古人这样描写天气
(2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丈夫不在身旁,李清照思念不已,某一个秋天,写下这首相思的小词。
(2)、一觉醒来,昨夜的心事仍然萦绕脑际,远去的亲人自然无法打听,但眼前的花事如何却是可以马上弄清的。于是她不待披衣起床,便急忙向正在卷帘的侍女探问,只是随随便便地看了一眼之后便漫不经心地回答说:“海棠花还是原来那样! ”这短短两句把主、仆二人的内心、性格与情态都写得十分传神。
(3)、这首词就是李清照广为人知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前半生,真是人生赢家。才华满腹,嫁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可李清照也有伤怀的时候。
(5)、王士禛也认为,相对于范句,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
(6)、闲窗:原作“间窗”盖“闲”之误。带护阑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
(7)、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8)、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9)、词的上片写相思之苦。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通过红色的荷花凋残,竹席已有凉意,点明秋天的到来。“红藕香残”,是客观景象;“玉簟秋”是主观感受。七个字有情有景,渲染了孤独淸冷的环境气氛。这一句使人想起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也是以景点季节,也是从景象来渲染愁情。但李璟词句全是景语,而李清照这一句却能将客观景象与主观感受化为一体,使渲染的气氛更浓,离愁隐隐可见。因此有人曾称赞它“情秀特绝”。
(10)、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名篇之一(张端义《贵耳集》说是晚年的作品)。南渡是她生活逆流的开始。不久她的丈夫死了。在浙东遭遇金人南侵的大紊乱,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一直都在孤苦零丁的日子里煎熬。这就是作者所要吐露的哀愁。作为一个封建社会里饱经忧患、晚年孤独无依的寡妇,她有种种难以言传的哀愁是可以理解的。在残酷的命运面前表现得这样消极、绝望,说明了她的阶级局限。但是这里写的不只是个人苦闷,而是代表着多少不幸妇女在动乱的时代里的苦难遭遇,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这首词里,作者特別显示出她的艺术才能;巧妙而自然地用铺述的手法,把日常生活概括得很突出,还用上大量确切的叠字,加强了感情的渲染。历来词话家都称赞她这样创造性地用叠字,徐釚在《词苑丛谈》里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11)、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云簇疏棂,雾迷高阁,春天总是迟迟不来。玉颜憔悴、芳姿瘦损,但是这番惦念、这番折磨又有谁知道呢?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
(12)、李清照以词著称,诗不是很多,有代表性的七言绝句只知道四首,有以下:
(13)、 苏东坡最悲伤的一首词,再过千年依旧催人泪下
(1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5)、人胜:古时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形,故名人胜。胜,古代妇女的首饰。
(16)、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如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7)、这首词黄昇《花菴词选》题作“九日”。据伊士珍《瑯嬛记》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歎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个故事,说明李清照的艺术技巧是高人一等的,她在这里塑造了一个多愁多感,为过去封建士大夫所欣尝的、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
(18)、“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19)、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20)、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婉约派的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今天,我们就来品读李清照的一首千古名作。
(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