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77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主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摘抄)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著作简介

(1)、生命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

(2)、《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从1938年到卫国战争爆发,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中学担任乌克兰语言文学教师,又兼任了该校的教导主任。卫国战争爆发后,苏霍姆林斯基于1941年7月应征入伍,1942年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后经过治疗,他重返教育岗位,1943年他在乌瓦工作时被接纳为苏共d员。在第二年的春天,苏霍姆林斯基回到了家乡,他在该区担任了四年国民教育局的局长,并在中学里上课,他担任局长的期间,他大力恢复本区的教育机构,安排孤儿的物质生活保障选拔和培训教师,在1948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此后他在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科学研究与创造,一直到1970年病逝,年仅五十二岁。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从学习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习、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6)、《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 (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如果承认成长首先是内在之事,那么便须明白,自尊心是成长的关键因素。

(8)、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他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9)、儿童必须通过动作进行学习;教育应该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

(10)、这是一本童书,但是一本理解儿童,理解教育的极好的作品。

(11)、而作为教师,可能摧毁学生的自尊心,也可能加强学生的自尊心,这又取决于三种重要因素:

(12)、《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朱小蔓 南京师大出版社

(13)、在每一章后面的“资源与拓展”中,已经列出了一些书目和文章,在这里,强调一下,如果能够在读完本书后再继续研读下列作品,将有助于加深对本书的理解,并有助于弥补本书之不足。(这些书,大半比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难度要大)

(1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

(15)、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16)、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17)、他强调学生作为个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关心儿童的幸福和自我表现。他就儿童教育写有40多部专著、600馀篇论文,另外著有1000多篇童话故事。

(18)、卡普捷列杰夫《教育心理学》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19)、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0)、如果共读的次数比较少,宁可选读其中个别章节,而不能贪多求全。如果共读的时间比较充裕,那么建议: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主要内容

(1)、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2)、此后,苏霍姆林斯基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责罚。通常,他对由于无知而做出不良行为后果的儿童,采取宽恕态度。他认为,宽恕能触及学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3)、《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杜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6)、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7)、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8)、《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9)、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0)、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这正是做教师的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让反思成为教师成长中的好习惯。

(11)、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2)、所谓教育日记,也叫教育随笔、教育反思等,就是教师坚持把每天的所做所读所思记录下来。它不受一些其他成长方式的限制,以短小精悍、迅速及时、取材广泛、形式自由的特点深受教师的喜爱。关于教师撰写教育日记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

(13)、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14)、这一原理,显然同样适合于班级。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取决于你对下述问题的思考:

(15)、他认为,教育最高的境界是自我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是教育最崇高的任务;教育最佳的方式是让学生感觉不到教育与训话的同时能收获良多,并引起学生的思考;教育最好的结果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特长并不断积累自己的信心与能力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教育学校的领导,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这句话成为教育职业的至理名言。

(16)、《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7)、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18)、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主张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19)、据我所知,不少学校或区域都组织教师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但多数时候收效不大,似乎不得其门。我相信本书在这方面将会有所贡献,可以成为共读比较好的选本。

(20)、一连32年,苏霍姆林斯基在儿童入学的最初两星期内,记录有关他们的知识面和表象的资料。每一年让儿童回答的都是相同的问题。例如:从1数到100……说出孩子能认识的植物、动物、鸟类的名称……叫出所认识的机器的名称,并且说说它们有哪些用处……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儿童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值得注意的一些资料:在1935年,35名一年级新生中,只有1人能数到5人能数到20(当时是8岁入学)。到1966年,36名一年级新生中,有24人能数到其余的12人能数到30和40(这时是7岁入学)。这说明,儿童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他们对于植物、动物、鸟类的知识正逐年减少。(《给教师的建议》第124-125页)

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摘抄

(1)、《成功智力》(美)斯腾伯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这本书推荐给校长阅读,是对帕夫雷什中学办学实践的全面总结。

(3)、《教育的目的》,怀特海,三联书店,2002年1月第1版。

(4)、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立即奔赴前线,受过重伤。伤愈后不能重上战场,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家乡解放后回到当地,任区教育局长。

(5)、关于教师管理。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他说:“教师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自由时间,以供读书和研究。自由支配时间是根,它滋润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他对学校里的每一名教师都了如指掌,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教育素养,包括: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懂得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知识,有较高的修养和工作激情。三者不可偏废。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因此,被人尊称为“教师的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6)、《儿童心理学》,皮亚杰,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版。

(7)、康德《康德论教育》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他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教育学家。

(8)、皮亚杰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思想来源,这本书的核心是: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9)、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10)、《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1)、这本书中有不少案例,尤其是关于问题学生的案例,是一本通俗而启发很大的书。

(12)、《公民的诞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13)、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尝试从苏霍姆林斯基众多的著作中抽取框架,梳理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基本结构,然后将他的著作择其精要,依据结构重新编排,并指出其中的关键,以协助读者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真正贡献,并使之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地发挥作用。

(14)、1939年出版,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育学著作。

(1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6)、持久的良好的读书会,是不断改进并逐渐形成文化的结果。

(17)、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8)、这是针对低段以及学前儿童经验匮乏时的一种非正式教学方式。

(19)、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是非常全面的,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几乎各个角落,所以要掌握上述关键知识并不容易,或者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正是经典的特征。

(20)、《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4、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1)、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2)、《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4)、智力问题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核心,也是非常容易被忽略和误读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素养,主要地体现于对学生脑力劳动过程以及对知识的长期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化为一些非常精彩的观念。

(5)、这本书的好处是可以拆开来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反复研读。

(6)、《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7)、《孟子·尽心上》中最早出现“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8)、在这一部分里,可以学到一些细致的家校沟通技巧,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个问题:我如何有效地构建家校关系?并且能为每学期列出计划?如果你是校长,或许还可以考虑学校与社区如何更密切地互动。

(9)、他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0)、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随时准备一个记事簿,记录下日常教育工作中有意义的事件和自己的深刻思考。在坚持积累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反思,才能发现教育真理的实质。

(11)、最早出现“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2)、《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13)、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

(14)、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他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们建立天然的“氧气厂”。在教室内,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意学生合理的营养等。他钻研了15年之久,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新作息制度,保证劳动和休息、活动与睡眠的适当交替。

(15)、(3)做好讨论记录,尤其重要的是对讨论成果进行梳理并作为共识留存。

(1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

(17)、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独创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中段尤其重要,它也揭示了相当一批学生在高段以及中学落后的原因。掌握这一概念,对提升小学阶段教学质量的意义是决定性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