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冰心的资料简介
1、关于冰心的资料简介150
(1)、青年时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时代。
(2)、据介绍,该影片是福建近代历史文化名人公益微电影系列《敢为天下先》的第二部。整部作品分为“风云”“风华”“风情”“风流”及“风骨”5个系列,每个系列由5个人物组成,将再现林则徐、沈葆桢、林觉民等先辈的精神风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4)、这是一位不大谈政治,也不涉及政治,甚至纯粹到不食人间烟火的至纯女士,潜在的贵族气质,让人拜服。现代文坛,不大谈,或者标榜远离政治的作家,比如胡适,张爱玲,周作人,梁实秋和沈从文,但真正基本置身事外的就是冰心。
(5)、小朋友!海上半月,湖上也过半月了,若问我爱哪一个更甚,这却难说。——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海是深阔无际,不着一字,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湖是红叶绿枝,有许多衬托,她的爱是温和妩媚的,我对她的爱是清淡相照的。这也许太抽象,然而我没有别的话来形容了!
(6)、兹据谢冰心女士代表人委称:本人所著《关于女人》一书(笔名男士)曾委托重庆天地出版社印行初版,嗣因种种未能满意,即通知该社停印并与负责人凌遇选君切实商定,由天地社即日将该书版权交还本人,该社不得再印。所存本书初版数量应即查报并将纸型截角交出,均经凌君当面允诺。因将该书重行修改増订改委开明书店出版。讵该社对于前项诺言迄未履行,经迭次去函催告,该社非特并不照行,更在上海印行沪版登报发售。本月二十三日又委贵律师去函交涉仍置若罔闻,开为特委请代表警告。限于即日起停售该项书籍,并于三日内速照前约履行,否则即当依法诉究,等语前来,合代启事如上
(7)、冰心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8)、《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后编入《鲁迅全集》。
(9)、1984年,在时任大队辅导员刘立华老师的带动下,烟台南山路小学的十七名同学成立了“冰心童年研究会”,采用文献解读、专家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对冰心奶奶的童年生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当年的同学们想要探究从烟台走出去的冰心奶奶有一个怎样的童年以及她是如何成长为大作家的。”现任南山路小学副校长黄月霞介绍。
(10)、大弟,谢冰涵(又名冰仲)(1906年-1944年)。
(11)、内心像冰雪一样,即使有再大的事情也不会惊慌。
(12)、对比初版本和开明本,冰心对内容进行了不少修改,除了对印刷时产生的手民之误进行改正外,冰心还对部分语句进行了润色,使句子的表达更通顺流畅。如在《我的教师》中,初版本为“母亲往往叫人送香清葫芦”,开明本改为“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把“香清葫芦”改为“冰糖葫芦”,明白多了。在《我的教师》中,初版本为“她就温柔软款的坐下”,到了天地再版本变成“温柔软和”,开明本又改为“她就软款温柔的坐下”,体现了作者在语言上反复斟酌。1949年3月,开明本印至第七版,总印数应该有一万五千册以上。开明本应该是冰心最满意的版本,也是传播最广的版本。
(13)、人心与天地万物的相类同,也是浑浊沉淀不可分清。
(14)、冰心一生创作的作品很多,其中大多都被收录在《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着译选集》等文学选集当中。
(15)、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6)、《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其中《繁星》收短诗164节,《春水》收短诗182节。这都是作者“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是“零碎的思想”的汇集。
(17)、冰心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之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国内名校如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8)、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19)、冰心本希望该书能尽快再版,并借再版之机把这些错误改正,但出版社借口初版未销完,一再拖延。这可能与冰心和出版社当初订立的出版合同有关。在冰心看来,《关于女人》系列文章发表时,已在文坛产生了影响,出单行本应该不愁销路。故她与天地出版社签订的出版合同有如下内容:第一版六千册归天地出版社,以后再版三版,归作者所有。单行本署名仍为“男士”。
(20)、这些话给冰心留下深刻印象。她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至今声誉不衰。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自此相守半个多世纪。
2、关于冰心的资料简介100字
(1)、对于冰心这样的名作家,当在刊物上连续刊载了《关于女人》的系列文章后,自然有不少出版社想承接其单行本。1943年春天,重庆天地出版社托冰心的一位女学生向冰心交涉《关于女人》的单行本事宜。出版单行本不但能把系列文章汇集起来,而且在经济上又可获得一笔收入,这对于冰心自然也是好事。但已发表的九篇字数还是略显单薄,只好先把已发表的提交出版社,先排版,需再补写几篇,以便让单行本显得更充实。在1943年的夏天,在出版社不断催促下,冰心断断续续写出了《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的太太》《我的学生》《我的房东》《我的邻居》《张嫂》《我的朋友的母亲》共七篇。1943年8月30日,冰心为单行本《关于女人》写了后记。该后记很快就在《生活导报》第41期(1943年9月19日)刊出,提前预告了该书即将问世。
(2)、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3)、在冰心的人生历程中,有两点对诗人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一是诗人的童年是在山东烟台度过的。在这个海边城市中,诗人整日面对着变幻不息的海面,整日在天水之间体味那份空阔和悠远。二是冰心早年就读于一所教会学校。基督教的泛爱思想深深影响了诗人的“爱”的哲学。这样的思想伴着诗人敏感的心灵,在诗人的笔下,在诗人的诗中飞翔了。这一定程度上也是《繁星》、《春水》的主题和内容。
(4)、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5)、1940年11月下旬,冰心、吴文藻一家离开昆明赴重庆。当月26日,冰心就任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文化事业组组长之职。此时吴文藻的清华同学刘英士正在重庆主持刚创刊不久的《星期评论》,对于冰心这样的名作家,自然不会放过索稿的机会。来到重庆的冰心一家,经济上比较拮据,能以文开源,自然乐意为之,加之冰心刚就任妇女指导委员会,理应履行自己的职责。于是她决定以“关于女人”为总题写一组系列文章在《星期评论》陆续刊载。
(6)、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7)、“冰心”和“玉壶”的象征意义后世一直沿用至今,不过省略了“壶”,沿用了“玉”的意思。宋•张道洽就有“玉面亭亭成独立,皎皎冰心竟谁知”的诗句;金庸《书剑恩仇录》里乾隆送给陈家洛的玉佩上就刻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字样。现在我们说某个纯真无邪的人或者某段纯净没有杂质的感情,也好说“玉一样无瑕”。
(8)、《稻草人》是2008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叶圣陶。
(9)、原因之二:龙岩是我的家乡,对她有着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取代的情感。家乡的景观特别美,但外界并不都了解,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将家乡的山水景致以及像“双友楼”等这样的独特建筑呈现给广大观众,让外界更多了解龙岩、喜爱龙岩。
(10)、《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11)、江小鱼,又名江熙。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影评人、作家、脱口秀主持人、文化评论家。祖籍福建龙岩。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和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被誉为中国当代影视传媒业最重要的实践者和思考者之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百位意见领袖之中国演艺圈点子最多的人、中国最犀利的脱口秀主持人。
(12)、是冰心先生让我们懂得:“心中只要有爱,纵使人生再跌宕坎坷,世界再残酷冰冷,我们也可以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13)、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4)、飘舞的花下落的叶让人愉快,内心宽广就像能容得下大山。
(15)、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的冰心吴文藻墓碑(2003年摄)
(16)、他的诗以七绝见长,犹以边塞诗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17)、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
(18)、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影片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许多高校纷纷南迁,冰心一家来到云南,在当地学生佩云的引荐下,冰心认识了张嫂。
(20)、《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部作品深沉的细腻的感情基调。与颂扬母爱紧密相连的,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在诗人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世界。
3、关于冰心的资料简介50字
(1)、1923年进入燕京大学,燕大期间,冰心在一个牧师家里受洗归主。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
(2)、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
(3)、冰心,是“属于小读者们的冰心奶奶”。几代人读着她的文章长大。小学课文里就收录了她的文章《小桔灯》《寄小读者》。她的文字,如一杯淡淡的白茶,总能读到柔和、乐观与豁达。
(4)、如今他安静的躺在花海里,身上盖着白色的绸缎,似乎是他清白一生的最好写照。而身下的花海,最上面一层白色菊花,也该是他一生干干净净、老老实实做人的清白的映照;一层金黄色的菊花,是他这一生辉煌事业和成就的颜色,不只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事业上的辉煌,只仅仅与妻子吴青研究整理《冰心全传》《冰心书信全集》等著作,为广大读者了解冰心,为专家学者研究冰心,提供了宝贵信实的资料。这些资料,在历史长河中,应该是金光灿灿的颜色。
(5)、陈恕先生的遗像,是一张穿着蓝色衬衫白色外套的彩色照片,先生发如白雪,一张微笑的脸庞,眉端在笑,嘴角在笑,先生给人们的印象,始终是爽爽朗朗的稳重和踏实。曾在济南见过先生一面,他温雅谦和,嘴角含笑,却没有更多的言语,他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吴青先生左右,像是妻子的守护神。
(6)、在本期的《最后的补白》中,编辑刘英士故意用了障眼法,与冰心合谋,“坐实”了“男士”就是一位男性:
(7)、比鲁大东低两年级的夏笑宇还记得“冰心奶奶的回信在当时非常轰动”。夏笑宇的母亲就是带动“冰心童年研究会”成立的大队辅导员刘立华老师。在同学和母亲的引领下,他也鼓起勇气给冰心奶奶寄去两封信,并开始尝试写作投稿——他的《冰心奶奶来信了》一文还曾被《中国儿童报》刊登。“冰心奶奶影响了我们南山路小学的一代学生,一直鼓励着我们。从那之后我对文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今天我也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
(8)、这是二万万零一个男子中最体贴女性者的精心之作。全书写了十三个女人,把母亲喜欢头生的是姑娘,奶妈善良的看管小主人,少女对婚姻羞答的态度,女同学间亲热得可以割头换颈,交际花逢场作戏,以及乡下女子把青春让劳作洗刷干净等,描述细腻,并谈到女子美与德的问题。以及女人对婚姻家庭和男人的看法,文笔生动,逸趣横生。中正纸精印,每本五十元,熟料纸每本四十元。
(9)、眼见江水滔滔,不知为了何事快速向前奔流、翻滚、逝去,而我的心情是如此的平静,再也激不起丝毫的雄心壮志与流水相争。悠闲的白云在天空自在停伫,和我此时舒缓恬适的心境全没两样。
(10)、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又曾在昆明、重庆等地积极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1)、有一个老妇人,她的田里有个稻草人,稻草人为她看守稻田。可是,蛾子在叶子上面下了子。老妇人没看到叶子卷起来了。肉虫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给老夫人警告,可妇夫人不知道。
(12)、“双友楼”位于新罗区曹溪街道老街,系上世纪50年代曹溪村印尼华侨林友深、林友恭两兄弟投资兴建,为二层砖木结构、单体骑楼式围合院,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221平方米。
(13)、都说老太太是儿童文学作家,但只能说是安徒生那么的,绝不是现在哄孩子那样的,都在于内容单纯 ,老少皆宜。
(14)、冰心、吴文藻婚礼合影,后中为证婚人司徒雷登先生(1929年)
(15)、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6)、巴金和冰心有着70年的深厚友谊,彼此精神扶持直到耄耋之年。当年冰心为巴金捎去红参时,巴金感慨:“我需要的是精神养料……你的友情倒是更好的药物,想到它,我就有巨大的勇气。”冰心则在回信中说:“关于这一点,你有着我的全部友情。”
(17)、而每年一次的冰心散文奖,两个老人却要引领着全国的优秀散文作家,一起对冰心先生进行缅怀和追思。那些深刻揪心的牵念,无限的在内心放大,那一刻,全部记忆被打开、唤醒,对于已经上了年龄的吴青先生,每次站在怀念母亲的讲台上,她泪流满面,伤心的回忆和诉说着,而那个坐在人群里默默听、默默看的陈恕先生,他是吴青全部的依靠,他默默的搀扶,默默的陪伴,他与吴青先生,一直默默的做着母亲冰心用整个身心去爱人、关心人、引导人的事情,他们在有生之年里,践行着冰心先生“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美好愿望。
(18)、1919年8月,19岁的少女谢婉莹用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发表了人生第一篇反映社会现实的“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是五四(指五四运动)这道电光、这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冰心说。
(19)、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20)、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4、关于冰心的资料简介30字
(1)、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2)、冰心与吴文藻到上海省亲和母亲合影(1929年)
(3)、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
(4)、每年一次的冰心散文奖,冰心先生的女儿吴青都要亲临,每次陪伴在她身边的,都是陈恕先生。很多时候,对于逝去的人,最好的方式,便是随着时间的消磨,淡化深深的思念,让心里好过一些。即便是清明的追思、悼念,也是个人家里私下的怀念,轻柔的触动内心一层层的伤痛。
(5)、抗日战争期间,冰心曾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曾任教育东京大学。1951年回国,先后出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
(6)、2020年2月28日中午,在冰心先生离开我们21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我终于读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王炳根先生编著的《冰心年谱长编》,感触良多。
(7)、迢迢一纸书,信从首都来。半个月后,恰逢六一儿童节。“冰心奶奶回信了!”得知这一消息,整个南山路小学都沸腾起来。在六一儿童节大会上,刘立华亲自宣读了冰心奶奶的来信。在信中,冰心奶奶肯定了研究会的考察成果:“你们画的都对。勾起了我许多童年的眷恋。”同学们备受激励、欢欣鼓舞,一封又一封写给冰心奶奶的信继续如雪花般向北京飞去。他们把冰心奶奶当成知心朋友,在信中向她倾诉生活与成长的苦恼,请教写作的方法,诉说对文学的热爱与坚持。
(8)、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9)、这是一位研究者,用20多年光阴积淀打磨出来的心血之作。据作者王炳根自己介绍,该书自1992年准备相关资料,前后历时20多年,成书240万字。书中动用的文献资源非常广泛:作者钻研了冰心与吴文藻先生发表的全部日记、作品、论文、学术著作、访谈、书信,发掘了许多沉睡在故纸堆里的佚文,阅读了所有对冰心、吴文藻的评论与研究文章,走访了冰心在世界上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从福州、上海、烟台、北京、昆明、重庆东京,到威尔斯利、康奈尔、达特默思、哥伦比亚校园等,采访了雷洁琼、费孝通等与冰心交往密切的许多老人。更为重要的是,从1991年开始,作者每年有两三次直接面见冰心先生的机会,详细记录了每一次的交流沟通。作者是冰心文学馆的创始人和馆长,冰心去世以后,几乎所有的遗物也捐献给了冰心文学馆,作者用了整整两个10吨的集装箱运回福州,这里自然成为冰心研究的中心,而不断丰富的资料也为作者不断打开新的窗口……凡此种种,终成此书。
(10)、据悉,这部影片剧情全部取景于龙岩,内景在“双友楼”拍摄,外景将赴长汀童坊镇彭坊村、长汀馆前镇红旗机械厂两地拍摄。
(11)、对于一切事物来说,相反的两种属性总是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的,无不可能什么都没有,有难也就一定有容易的方面。
(12)、母亲,杨福慈,福州人,书香门第。 父亲,谢葆璋,福建长乐人。
(13)、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冬儿姑娘》等。还翻译了黎巴嫩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1933年末写就《我们太太的客厅》,内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为文坛公案。
(14)、▲冰心饰演者胡彩虹,拍摄过《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那年花开月正圆》《锦绣未央》等影视作品,在影视界有“国民美妈”的美称。
(15)、这是一部冰心先生创作与生活的编年史,也是一部中国百年史。因为,在冰心100年的生涯中,她个人的生活与创作是同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20世纪中国联系在一起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冰心年谱长编》从冰心的日记、作品、媒体报道等保留的大量鲜活的生活与历史细节,还原了冰心不平凡的一生。有评论说,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不是在看一个人,而是在看“一个时代的细胞,透过细胞看到文人的精神探索”。
(16)、《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有的说写于他第一次被贬,有的说他第二次被贬,反正都是被贬之后,心情抑郁欲辩无言之时。这里的辛渐,史上没有记载,又一个因为名人诗句而青史留名的幸运儿。当时的王昌龄在贬地遇故人,请他转告远方的亲友自己的心意。至于这份心意到底捎没捎到,那是另一个故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只是籍借诗句抒发情感而已。
(17)、冰心先生去世多年了,作为文学史上少有的大作家,她的散文,真正能够读懂的读者不多,虽然都会说好。
(18)、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