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家尊严的名言
1、有关国家尊严的名言有哪些
(1)、不知道他自己的尊严的人,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席勒
(2)、别轻忽守时这件事-守时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西·罗斯福
(3)、1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
(4)、不知道他自己的尊严的人,便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席勒
(5)、1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6)、痛苦常使弱者厌世轻生,却使强者更国清醒奋发。
(7)、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8)、1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9)、 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是无价的。
(10)、根本不该为取悦别人而使自己失敬于人。——卢梭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12)、为人粗鲁意味着忘却了自己的尊严。——车尔尼雪夫斯基
(13)、《诗经·小雅》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贡曾经用这句话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5)、这些记忆深深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是它们让我们明白国家不强大,人民无尊严的简单道理。
(16)、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陈家琪
(17)、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伊·谢·科恩
(18)、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沙野在今年7月初接受加通社专访,坦率谈及加媒体对中加关系的误解、对中国的偏见,引起加媒关注,也招致一些人不爽。
(19)、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矛盾
(20)、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蒙田
2、关于国家尊严的诗句
(1)、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格外珍惜自尊,就会主动维护他人的尊严。
(2)、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约翰高而斯华馁
(3)、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格外珍惜自尊,就会主动维护他人的尊严。——佚名
(4)、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5)、国家的尊严比安全更为重要,比命运更有价值——托·伍·威尔逊
(6)、“抗美援朝70周年”精品课件:名言、时评、海报……
(7)、无论是谁,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赫尔岑
(8)、失去了信用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绪儒斯
(9)、1诚信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和善与神一样。——毕达哥拉斯
(10)、幽默乃是尊严的肯定,又是对人类超然物外的胸襟之明证——罗曼尼·葛瑞
(11)、1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12)、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
(13)、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14)、1当你背叛别人时,你也背叛了自己。——辛格
(15)、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16)、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罗素
(17)、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以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苏霍姆林斯基
(18)、11月7日,斯里兰卡《科伦坡公报》刊登了一篇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易先良署名英文文章。
(19)、当今中国,人才辈出,国家发展一日千里。“中国制造”成为大国标签,“共享经济”走进千家万户,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细心的你是否注意到,它前进的步伐还有一丝缓慢呢?这是因为伴随着辉煌而来的,还有“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这些不良行为的标签,而这一个个不文明的行为正消解着国人的自信,这一个个粗鲁的动作正阻碍着中国文明进程的快速发展。国家建设不仅需要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精英。倘若每一个公民都对美好的德行心向往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会飞跃发展,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稳定。
(20)、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桑塔亚那
3、关于国家尊严的名言
(1)、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管仲
(3)、“选好角度”的“好”则暗示行文立意必须合乎社会主流价值的审美规范,“好”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思维的深刻,也就是在理解精准方面提升了能力要求。“确定立意”,要求行文观点“集中,鲜明”,不能雾里看花,似是而非。考生要在理解每句名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其共同的中心——以德为本——作为作文的立意方向,而不能只抓其中一句或一些关键词,否则就会偏题、离题。
(4)、不要让一个人去守卫他的尊严,而应让他的尊严来守卫他。——爱默生
(5)、1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6)、投否决票之后,几位西方国家代表对中国和俄罗斯轮番“发难”,他们显然“有备而来”,对着发言稿慷慨陈词。
(7)、擦地板何洗痰盂的工作何总统的职务一样,都有其尊严存在。——尼克松
(8)、美国也是如此,美国人对英烈的尊崇同样是社会主流。有一位被推特禁言的无所不知的美国老汉在谈到国家价值观时,曾说过“美国人的人生信条是爱国主义。”
(9)、别抱怨别人不尊重你,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尊重别人。
(10)、第三层启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才能永续。“我们记得!”有中国记者在纽约街采,提问是否记得南京大屠杀惨案,许多外国人给出了肯定回答。历史总会前进,正义不会独行。“南京大屠杀”列入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捷克总统泽曼专程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出于捍卫国际公理正义,出于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加入到捍卫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记忆的队伍中来。国际社会共同谴责反人类暴行,就是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持续繁荣、更加安全的世界。
(11)、当你没有空休息的时候,就是你该休息的时候。——西德尼
(12)、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佚名
(13)、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越发敏感,作茧自缚,最终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别林斯基
(14)、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15)、那么为什么中国能拥有如此强大的治安系统呢?
(16)、龙应台和大多数酸腐文人一样,都犯了一个典型的错误,那就是将治理国家等同于文学创作,注重思维的发散性而不在乎事物之间的逻辑性,而这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文人治国”。
(17)、不知道他自己的尊严的人,便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席勒
(18)、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
(19)、当然,我相信即便我这样说,那些崇拜龙应台的人还是会说,中国的崛起都是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换来的,这样的崛起我宁愿不要!
(20)、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勇于不惜一切地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么,这个国家就一钱不值。——席勒
4、关于国家尊严的议论文
(1)、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 高尔基
(2)、1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英国
(3)、他们似乎对中国抱有比较重的防范心理,总是把中国当作敌人,觉得中国会威胁他们的国家安全。
(4)、当你想丢点什么的时候请注意,千万别丢脸,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尊严。——卢梭
(5)、一个人的尊严并非在获得荣誉时,而在于本身真正值得这荣誉。——亚里士多德
(6)、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尼高美德斯·古斯曼
(7)、一个人的尊严并非在获得荣誉时,而在于本身真正值得这荣誉。
(8)、诗人的想象力支配现实的程度,说到底,是衡量他的价值和尊严的精确尺度。
(9)、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卢梭
(10)、然而,苏联在80年代却掀起了一股嘲笑爱国主义,诋毁一切英雄烈士的潮流。
(11)、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
(12)、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罗素
(13)、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12月25日接受“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的专访。
(14)、时至今日,南京市民的日记和证言、侵华日军自己的照片和自供、外籍第三方人士记述的罪行、战后中国政府对暴行的调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已经形成涵盖受害与加害、串联中国与世界、跨越个人与国家的完整记忆链。这促使我们更多地去思考,大屠杀为何会发生,怎样才能把惨剧挡在人间之外?如何才能让和平长驻永存?
(15)、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16)、 用法律更新人们的思想,在各地建立新的政权机构。消除封建残余,保证人的尊严,促进经济繁荣,以稳定联邦形式统一欧洲……——拿破仑
(17)、 把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结合起来,就会散发出高贵的气质。
(18)、相较十年前,今天网络环境明显好了许多,那些魑魅魍魉不敢再如此猖狂地将脏水泼向英烈,“历史发明家”们也不敢再在网上大搞历史虚无主义。
(19)、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20)、别轻忽守时这件事-守时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西·罗斯福
5、关于国家尊严的故事
(1)、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摧残儿女的身心让他们冲刺名校,好像是为了让他们出人头地,实际上何尝不是为了自己脸上有光?在父爱母爱“无私”的面纱下,掩盖着父母的功利与自私,让儿女一出生就争名争利,使他们成了自己名利赛跑中的“接力棒”。大多数名利场上的“掉队者”,却要儿女成为名利场上的赢家,自己连中专也没考上,却希望儿女考北大清华。一旦儿女没有给自己脸上争光,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就一方面自己垂头丧气,一方面埋怨儿女“不争气”。
(3)、按这种准则做人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虚伪矫情,要么压抑郁闷。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最有雅量的典型:
(4)、在真实的生命,每桩伟业都有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奥格斯特·冯史勒格
(5)、自尊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佚名
(6)、 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平衡,就像大自然需要平衡一样。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戴尔·卡耐基
(7)、1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8)、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9)、人的尊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他的信念……它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海卡尔
(10)、“侵略是人类最大的罪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的开篇词今天仍然振聋发聩。南京大屠杀永远都是人类文明的耻辱,洗刷它的惟一办法,就是把南京之殇化成世界之戒。然而直到现在,日本右翼势力还在百般抵赖暴行,国际社会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认知远甚于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以国家的名义记住南京大屠杀,祭奠死难同胞,披露日军罪行,不仅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必然,也是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必然。只有坚持公开真实的历史,深入检讨罪恶的成因,热爱和平的人们,才能反击仍然抱守军国主义死灰的危险思潮,警示这个仍有战火和暴行发生的世界。
(11)、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最为“爷们”者非李白莫属。他极度亢奋的生命激扬,不可一世的傲兀狂放,出人意表的想象夸张,深刻地表现了我们民族处在鼎盛时期伟大的民族活力。
(12)、1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13)、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总在权势面前屈膝,毁掉了自己的尊严,也毁掉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王小波
(14)、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15)、1正直是为人最良之品性,且为处世之最良法,与人交接,一以正直为本旨。正直二字,实为信用之基。——管绿荫
(16)、《资治通鉴》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当你是个有品德的人时,你才能施展才华。这里的品德指的是中国五千年来形成的一套完备的行为标准,是忠君爱国,是礼义廉耻,是文明守法。马云曾只因在面试门口拾起一张废纸而被录用,荆轲为国家尊严毅然踏上不归路,孔子的著名弟子颜回因克己守礼、勤俭朴素而千古留名。人必须有自己的品德以及不可逾越的底线。古语有云:“非独贤者有是心,贤者能勿丧耳。”成功的人不只有成功的机遇,更有之前无数的坚守与准备。
(17)、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18)、 不知道他自己的人的尊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席勒
(19)、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20)、用法律更新人们的思想,在各地建立新的政权机构。消除封建残余,保证人的尊严,促进经济繁荣,以稳定联邦形式统一欧洲……——拿破伦
(1)、高中语文教师,学无止境,希望永保进取之心!
(2)、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刘向
(3)、伴随着1998年国内反腐败浪潮的兴起,阿克顿这句名言的影响力便恰逢其时地逐渐扩散开来。由于其一开始便是作为“引言”出现,所以也很少有人知道其具体的出处。而或许也正是由于这句名言声名日炽,中国学术界随后也慢慢开始关注起阿克顿本人的著述。就在《通往奴役之路》中译本出版四年后,《自由与权力——阿克顿勋爵论说文集》(侯健、范亚峰译)、《自由史论》(胡传胜等译)与《自由的历史》(王天成、林猛、罗会钧译)三部译著于2001年同时出版。其中,《自由与权力》一书第一次还原了这句阿克顿名言的具体语境,即1887年4月5日阿克顿致克莱顿主教信函。可惜的是,该书对此关键段落的翻译颇为拗口,且存在不少值得商榷之处,由此多少影响了国人对于阿克顿这句名言的理解与认识。
(4)、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
(5)、记得三个尊:尊敬自已,推崇旁人,维持尊严,对自已的行动尽责。——佚名
(6)、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扞卫自尊。——罗曼尼·葛瑞
(7)、一个人的尊严并非在于获得的荣誉,而在于本身值得这荣誉。——牛顿
(8)、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9)、为人粗鲁意味着忘却了自己的尊严。——车尔尼雪夫斯基
(10)、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11)、在阿克顿看来,历史之所以是一门“科学”(science),正是因为其秉持着一套世俗权力与宗教力量都不可夺的道德准则。可令人遗憾的是,将“道德准则不可易之完整性”(inflexibleintegrityofthemoralcode)视为“历史的权威、尊严与效用的秘诀”的阿克顿,恰恰却在近些年被某些中国学人所歪曲。在某部2009年出版的畅销历史学著作中,一位中文系学者这样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