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风文案 >

精选132句描写兰的诗句 古诗(描写兰的诗句最经典的)

描写竹的诗句

1、描写竹的诗句古诗

(1)、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茅盾

(2)、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3)、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竹》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菟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7)、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8)、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9)、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 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10)、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

(11)、唤回二十三年梦,灯火云安驿里时。《题画三首》明唐寅青藜竹杖寻诗处,多在平桥野寺中。

(12)、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竹十一首其七》

(13)、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14)、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符曾《上元竹枝词》

(15)、诗阵不收疑破竹,谈围未解递连环。健如俊鹘秋翻野,壮似惊龙夜擘山。

(16)、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17)、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18)、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汤允绩《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19)、▶赏析: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全诗清新雅致,是首咏竹佳作,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20)、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 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2、描写兰的诗句 古诗

(1)、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2)、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3)、题画(清)郑板桥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4)、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宋黄庭坚咏竹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6)、这么爱吃肉的苏轼,为了竹子,都可以放弃肉,看来,竹子高洁的品质也是深深感动了他。

(7)、(4)刚直,高风亮节,这从其外形特点来看,它总是笔直向上。名人名言的话,多是诗词,很少见白话,诗词也是名言啊,名家咏竹的诗词就是关于竹子的名言。

(8)、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 戎昱《桂州腊夜》

(9)、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赋得阶前嫩竹(陈.张正见)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10)、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11)、翠葆参差竹径成。 —— 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12)、千林黄叶新霜后,四面青山夕照余。幽梦乍惊鱼鼓响,小诗闲向竹窗书。

(1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14)、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枕上闻急雨》宋陆游枕上雨声如许奇,残荷丛竹共催诗。

(15)、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6)、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17)、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长竹》唐·陈陶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18)、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轩墀曾不重,翦伐欲无辞。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苦竹》

(19)、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20)、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3、描写兰的诗句最经典的

(1)、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 杜甫《咏春笋》

(2)、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3)、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4)、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5)、竹根流水带溪云。 ——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6)、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7)、有诗倚竹猿猱迳,无梦排云虎豹关。城郭是非溪隔断,风烟灭没笔追还。

(8)、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

(9)、题画竹郑板桥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道。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1)、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12)、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3)、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 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14)、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东湖新竹》宋·陆游

(15)、▶这是先秦时代卫地汉族人民赞美男子的诗歌,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全诗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一章到三章的变化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

(16)、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17)、野竹(元.吴镇)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18)、---郑板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竹,十丈龙孙绕凤池。

(19)、琼节高吹宿凤枝,风流交我立忘归。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竹》

(20)、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4、描写梅的诗句

(1)、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2)、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3)、他日如相过,清阴满酒卮。《再和雁湖十首》宋李壁绕城流水碧潺潺,好是芳菲一月间。

(4)、自古以来竹子一直是诗人、画家们笔下的题材。古诗中关于竹的诗句很多: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的句子;唐朝王维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白居易“阁畔竹萧萧,阁下水潺潺”等等。

(5)、野竹(元.吴镇)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6)、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7)、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 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8)、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9)、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0)、作者偶然将山僧院旁的竹子移到家附近,自从有了这些竹子,好风整日吹,幽鸟时不时的来这里。每当有月亮的时候,映衬着竹子就引起我的诗兴,作者还时常喝酒吟唱。即使在睡梦中,也能听到雨打竹的声音,竹子真的成为了作者的好伴侣。

(11)、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疎已密,风来起复垂。

(12)、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清)郑板桥

(1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夜雪》

(14)、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15)、咏东湖新竹(宋.陆游)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16)、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7)、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8)、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19)、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

(2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5、描写竹的诗句托物言志

(1)、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2)、作者偶然将山僧院旁的竹子移到家附近,自从有了这些竹子,好风整日吹,幽鸟时不时的来这里。每当有月亮的时候,映衬着竹子就引起我的诗兴,作者还时常喝酒吟唱。即使在睡梦中,也能听到雨打竹的声音,竹子真的成为了作者的好伴侣。

(3)、杖藜徐步转斜阳。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4)、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从韦续处觅绵竹》唐·杜甫道院竹繁教略洗。

(5)、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6)、竹子名人名言一般赞美竹子从以下几个方面:(1)耐寒坚韧,被人贵为“岁寒三友”(梅、竹、松)之一(2)虚心,竹是中空的,可用来象征虚心的人。

(7)、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8)、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9)、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赋得阶前嫩竹》陈·张正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0)、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1)、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12)、——曹组《蓦山溪·梅》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13)、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1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燮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16)、乱蝉衰草小池塘。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7)、喜欢竹子,从来不是因为它创造的阴凉,而是还没有破土而出,就已经有气节了,及至长大后伸展到高处,也无心夸耀。在月朗风清之夜,只有竹子才是我的知音。

(18)、烦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题郑常侍厅前竹》唐贾岛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

(19)、——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20)、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斑竹》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同上)栽竹拂枝,拂尘洒露。

(3)、搦管坐空斋,不听声谡谡。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4)、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5)、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6)、缅怀文典可,佳画添几幅。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7)、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8)、《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高高的小桥与小路相连,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俯身看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听山间萧萧的竹韵,好不惬意。

(9)、小约同行先具酒,且推独步放君棋。庭前雁鹭能堪否,堂下龟鱼暂付谁。

(10)、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11)、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2)、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

(13)、湘娥竹上泪痕浓。 —— 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14)、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陆游《观村童戏溪上》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16)、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竹》唐·郑谷竹,临池,似玉。

(17)、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赋得阶前嫩竹》陈·张正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8)、好向蓝田报消息,多栽松竹待哦诗。《寄饯东麓赵赞府之官湖南》宋杨公远忆昔鸣驺闯草庐,欢然把酒话襟期。

(19)、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 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20)、▶赏析: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

(1)、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2)、在凛凛的冰霜中,竹子那浑身雪白修长的身躯体现出它的气节。不需要用优美的文字来描述它,在月光的辉映下,自然可以感受的到它的传神,它的韵味。

(3)、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

(4)、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5)、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6)、用处纵横能杀活,匣藏不肯试龙泉。《寄朱仰之》宋王洋年齐甲子性同宜,想见论文更不疑。

(7)、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竹里馆》

(9)、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10)、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11)、黄叶没鞋人不到,豆篱花发浸溪红。《醉里》宋白玉蟾道人天地便为家,惯见溪山眼不花。

(12)、霜筠亭(宋.苏轼)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